一【课标导读】

课标对五六年级学生歌唱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学生:
* 歌唱兴趣的保持和延伸
* 尝试多声部歌唱
* 能对歌唱进行力度、情绪、演唱形式等方面的音乐处理
老师:
* 启发学生自觉感知歌曲的音乐形象
* 有针对性的给予歌唱方法指导
* 有目的性歌唱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教学案例分析

1.聆听范唱,整体感知
(歌词内容、情绪变化)这是一首叙事歌曲,歌曲前面四句歌词描述了一件事情,后半部分相同的旋律出现表现了集市上热闹的场景。
2.理性思考、生生互助
(旋律特点、识读乐谱)看一看旋律的第一个乐句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放给高年级同学边划拍边歌唱。反复一次,就是第二乐句。
歌曲前半部分没有难度,歌曲后半部分用手势提示。歌曲后半部分出现了前半拍休止,学生不易掌握。
第二遍放手视唱歌谱规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歌唱方法。比如两小节换气呼吸,注意乐句的规律,后半段用手势提示前半拍休止。

3.填唱歌词,歌唱处理
(音乐形象、故事情景)把握音乐形象,了解歌曲情景在歌词中呈现出来以后,学生就会特别感兴趣,自热而然就可以提问:前两句用什么样的语气歌唱呢?大家看一看,这里的力度记号是怎样进行表现的,能否按照力度记号的提示来歌唱呢?
达到学生按照力度记号的提示,以叙述性的语气来歌唱。
后半段唱错一个是前半拍休止符把握不好,一个是歌词混淆,借助肢体动作区分歌词。
4、合作表演、情感升华
(创设情境、歌唱演绎)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轮唱歌曲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由于后半段休止符的出现,出现新问题,后面一片混乱,呈现的是嘈杂的声音。
联系歌曲后半段就是描绘集市的情景。
中间过道空出来,左边同学向左边靠拢,右边学生向右边靠拢。两边同学面对面,左右两边各有一群摊贩等着顾客上门,故事的主人公就在集市过道,左边摊贩正在讲集市上发生的事情,对面伙伴一样在讲,两边同学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有序有声有色的讲述故事的时候,比较容易的,正确的完成歌曲的轮唱。
以《雨花石》为例

分析歌曲:从节奏来看,不仅有附点节奏,前十六后八节奏,带有休止符的前八后十六节奏,特殊的节奏型对于歌曲情感表达,歌词内容的表现都有特殊的含义,篇幅长。
1、聆听范唱,整体感知。
(聆听时轻轻划拍)
2、找出难点,各个突破。
找一找,旋律当中相同的旋律有哪些?
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前四小节完全相同,第三,第四乐句三四小节旋律,后四小节旋律完全相同,节奏有难点,音调也有难点,出现高音d,高音r,高音m,还出现了装饰音。整首歌曲学习,节奏有难点,旋律有难点,怎么解决?
采用师生互助的方式,学生自助方式。
先请有器乐学习基础的学生主动识认其中一个相同乐句,其他同学模唱这一乐句。当学生互助学习相同乐句之后,采用师生互助,难点乐句老师帮助识谱。
对乐谱基本了解之后,朗读歌词,多次朗读之后,发现歌曲中有很多相同的歌词。相同的语句再次出现,在语气上是需要强调的。
第一,二乐句,雨花石是小小的,不为人见的,静静的埋在土中,静静的不被人发现,音调不同,情感表达程度也不同,深深的比静静的旋律要高,要表现出雨花石不起眼,埋在泥土深处,仍然起到一颗铺路石的作用。
第二遍读的时候,按照语文朗诵歌词,体会相同歌词再次出现情感表达也不同。我们脚底的路是无数颗不起眼的石子铺成的,但每个小石子发挥着弱小,必不可少的力量。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当学生动情的朗读歌词后,再按照旋律填唱歌词,之前存在的节奏难点,旋律难点,会比较轻松的解决。
音调高,整体学生音域不够宽,可以降调伴奏。
3、实践体验、歌唱处理
安排适当的速度,恰当的表情术语,添加力度记号。
4、小组竞赛、能力提升
课标中提到,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歌唱进行评价,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歌唱,帮助伙伴更好的歌唱,在自主 ,互助的学习当中,学生的歌唱能力理解能力都获得提升。

找难点,有词的难点,有曲的难点,根据学情,运用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