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
在三有导师池子的带领下,我们认真做了一次PBL设计。过程颇为艰苦,我们穿过了“驱动问题”等诸多难关,九九十八难,终成正果。
〖正〗
大概过程是这样的:
1.选题。大家就可以带学生做项目式学习的主题。头脑风暴60个点子——入选7个——再选出3个——最终确定一个(校园欺凌)。
2.收集“校园欺凌”相关资料,共读。
3.怎么防范“校园欺凌”的点子32个——关联学习目标(知识与素养)26个。
4.攻坚“驱动问题”。
5.填写“项目设计概览”——很像教案。
6.画课程设计海报。
7.展示,演讲,观众反馈。
阿K同学的复盘
〖成〗
如果“学好”需要具备10个因素,那么应试教育大概只具备3个,STEM大概是6个,PBL大概是8个。
所以PBL,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十分不易。
这次培训,三有在课程设计上还添加了许多有趣好玩的warm up环节,我们学到了很好的脚手架和工具。
先做miniPBL,了解PBL特点和概念,观看PBL案例,解构案例。再做正式的PBL设计。
导师池子
出点子的时候,大家拿着便利贴,想到什么写什么。互不干扰。我们一口气写了60个。
然后,大家要选出7个,这是个挺微妙的环节。我们对60个主题评头品足,推荐出7个。然后再选出3个。这3个一个是Judy的《职业体验》,一个是君的《雨水收集系统》,还有一个是我的《做一个校园欺凌学生报警与干预系统》。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怎么抉择?小组自己想办法。嗯,每个组都是自己想办法,都为自己想出了办法而自豪。我们是先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意图。后来因为《校园欺凌》面对严峻的现实问题而胜出。
晚上,我搜索了一些有关“校园欺凌”的现象、分类、难题、界定、专家意见、中国青年研究所的调查报告、国务院9部门的联合发文、北京天津广东的《方案》,等等。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第二天早上带到培训课堂,小组成员都夸我,共读之。
导师带我们做了“YES,AND…”的练习,让我们在头脑风暴的时候,倾听同伴的想法,在同伴的基础上做添加,而不是评价与否定。沈立岑老师带我们玩了个身体版的“YES,AND…”,就是,大家围一个圈,其中一个站到中间,说“我是一棵树”,然后,就有人走到他旁边说“我是树上的一只鸟”,有人说“我是树上的一片叶子”“我是树下的石头”…多么棒的跟随思维!
启动了这种“跟随思维”后,我们开始进行“校园欺凌”学生可做的项目。我先写了一个,大家就跟随我的想法添枝加叶,左推下切。一起弄了32个。包括心理剧、视频拍摄、社区推广、专家讲座等。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下一步就是“关联学习目标(知识与素养)”,我们写了26个,我紧盯“校园欺凌”的核心素养,写了七八个:同理心,正义感,我很重要,我的尊严和权利,交往技巧,团队合作,获取资源和协调资源的能力等。
导师要我们选出3-5个最有必要的。我们选出了3个:同理心,反校园欺凌的知识与技能,公众表达能力。
宝宝特别重视他写的两个:摄影能力和文字创作能力。
然后,我们就走到了大山一般的“驱动问题”面前。
导师们给我们搭了一系列脚手架(重点+难点啊!)
首先玩了个“BROKEN SQUAER”(破碎方块)的游戏,不说话,拼方块,寓意鲜明:同伴合作,不评价,不催促,悄悄提供帮助。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然后,给出好的“驱动问题”的三个特征:融入学生,具有开放性,服务于学习目标。
再做三个小练习。
还播放了一个小视频,看美国人是如何设计“驱动问题”的。
三有课程设计真是做足了准备,我看到了她们的努力!
我们依然前进乏力,找不到出色的“驱动问题”。
池子老师抛出金句:“完成比完美重要。”是的,我们就靠这个策略终成正果的。
我们边讨论边填写“项目设计概览”(教案)。助教鹏鹏填写了大部分内容。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导师又做了一个“自画写实像”小活动,锚定如何提建议:具体、友好、有帮助。但是,看大家的建议,基本上是赞美和打哈哈。如果直接说出好的建议特征,我们其实可以照此练习的。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接着又放了一个特别棒的小视频《澳斯汀的蝴蝶画》,六岁的澳斯汀画一只蝴蝶,别人提出具体建议后,他进行了修改,先后画了6稿,最后一稿漂亮极了!这个小活动是为展示环节时其他组同伴提建议铺路的。
从中,我想到我的《设计课》要特别贯彻这个思维:先做好迭代准备,再开始设计。
因为我自画像画得好,大家推荐我画海报,写海报,还做汇报主持。大家都夸我多才多艺!我好开心!我是有价值的!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我建议我们组的5个伙伴各领一份台词。我们先演练了一遍。
然后,我又暗暗地优化我的台词,调整我的心态。其实,同伴们也是这样的——正式展示的时候,大家的表达明显优化——这让我很开心欣慰!
上台后,我首先说:“大家好,我们组聚焦的主题是校园欺凌,2015年,中国青年研究所做了一次全国调查,全国中小学生,32.5%有被欺凌。这几年,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校园欺凌视频,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然后是宝宝发言,然后是海发言,然后是Judy发言,然后是鹏鹏发言,最后是君说明课程成果。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大家表达很流畅,很舒服。大家都是成年人嘛,都是教育创新者,都热爱PBL,大部分人热爱公益。这意味着什么呢?我参加过很多培训。有心理学培训,其中有不少人诱发了创伤;有NLP教练培训,看到了打鸡血的激情;有知识经济培训,看到了知识焦虑和对未来的焦虑。而热爱PBL意味着热爱实践与行动,心理健全有力量。我看到:行动能抵抗虚无。行动能缓解知识焦虑。
Margaret Yang同学的总结
〖终〗
尽管老师没有评出哪个组优胜。但我认为我们组的方案是非常优秀的。大家眼睛里充满赞许。木木老师提出细化目标的建议。粽子居然说她是我的粉丝,觉得我们组的“校园欺凌”太现实了,希望能实现它。(下课后她跟我说她自己会努力实现它。)只是,我们都觉得《滚蛋吧!校园欺凌》这个标题不太好。(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看着我们组的《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它已经与我昨晚做的资料收集和思维导图,完全不同了。尽管我刻意在准备的时候不做课程设计,但看到现在的成果,我真的觉得我们组每一个人都添加了自己的智慧,在反复打磨之后,出现了一个上了台阶的很有档次的课程设计!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最后,回到最开始的地方,我觉得做《校园欺凌》是最有驱动力的,最有情感张力的,也是最能引起其他组共鸣的!
当然,这更是三有导师们课程设计的力量,基于真实问题的PBL的力量!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