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收藏七天乐,大年初一登场的理所当然是件重器,从奢侈的展示面积、突出的布局以及精致的背景上可见一斑。
展台中央,摆放着一件仲尼式古琴,围观群众络绎不绝。近年来古琴收藏持续升温,这件名为“霜钟”的传世品,桐木制,琴体还刻有诗句和题款,据此可知其为蒲城祝氏家藏。
同治六年,祝庆年在诸城重修此琴,其制作年代,可从“崇祯四年”题款中找到蛛丝马迹。
然而今天真正的主角并非被热炒的古琴,而是下面这件黄花梨制器,存世量不多的下卷式琴几。几长130宽36高36厘米,与炕几类似,以三块厚板直角相交为基本形式。
几面攒边打槽镶板,两板足外撇,挓度显著。大边侧面有一条接缝,像是板条贴在里口上的“垛边”造法,以增加面板外观的厚度。另外,在转角处安凤纹花牙子,起到加固兼装饰的作用。
板足以方材攒框,装壶门券口牙子,沿边起线,勾画了了,风格简洁。
足底稍向内卷,呈马蹄状,王先生将此解释为“卷书”之意。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马蹄不是整木挖出,而是两木拼成。
转至几下,底部老皮壳保存较好,并无垛边结构;大边分两层,上层用整木,下层用宽窄不一的小料拼成。结合马蹄部分的情况,可以看出琴几在制作时,黄花梨已经匮乏,工匠师傅惜料如金。
从器型到结构,黄花梨琴几鲜有出其右者,但受用料和工艺影响,总体被拉低至普通水平。
一起来玩海南黄花梨收藏吧!长按关注“藏咖程”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