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二千多年前就搞明白了学习和读书的正确方法,但是到了今天,读书似乎变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努力的样子,一种用来满足自己“好像是在学习”的虚荣心。
最近几日,重新读了一遍刘未鹏的《暗时间》。这是一本集合了时间管理、心理探索,充满科学色彩的个人博客文集。作者沉淀了8年才领悟到的思想与方法,严谨的逻辑和论点,使得《暗时间》成为了众人推荐的好书。当朋友看到我在读的时候,非常惊讶地说:原来你也在读呀,我的老师特地给我们推荐的好书。
先不看暗时间的定义,因为平时自己写文章,所以我就先看了书中关于怎样写好一个博客的部分。其实,他说的两点我深以为然。
一是不要写碎碎念,当真没什么价值。读到那里,我特意回想了一下我有没有写过无病呻吟的文章,还好没有。不过自己几年前的QQ空间倒是有几篇,现在回头看看自己写过的空间日志和以前发的说说,觉得又酸又脸红。有的人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其实一点价值都没有,全是碎碎念,写完自己都不瞧第二眼,说得难听点就是“矫情”!
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不管写文章还是读书,如果没有自己的认真思考和推敲,到头来,要么什么都没有得到,要么自己的大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道。“怀疑”和“批判性”思维才能让一个人真正地独立,真正地获得成长。著名评论家梁文道先生在自己的作品《常识》赞扬他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真正的好大学,因为他包容学生的批判与叛逆,例如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公开声讨反对授予香港特首梁振英先生荣誉法学硕士,这种事情要是放在内地的大学,那些“胆大包天”的同学应该就会被“校方”开除了吧。
重点还是读书要独立思考这个话题,我最有感触地就是下面几段话:
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这算是全书对“暗时间”比较形象的解释。
没有批判性思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别人的思维中得意地笑。观察、阅读,并别忘了带着你的理性去审视(包括本文),弄清娱乐是娱乐,知识是知识,如果你真想得到一些知识,最好过滤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能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
引用至理名言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回想自己的日常聊天或者写作,有几个道理或者结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是不是也很可悲。读了那么多书,到最后一篇令人发醒的文章也写不出来,写到最后变成了令人讨厌的“掉书袋”。这难道不是缺少独立思考的缘故吗?
因为不会独立思考,所以人云亦云,所以容易被人洗脑,所以成了错误理论的拥蹩。当觉得自己浑浑噩噩的时候,不妨想想,你的大脑为什么总是空空的?
【AD】第九生活研究所淘宝店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