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马明博:随喜功德,会不会抢走别人的功德?

马明博:随喜功德,会不会抢走别人的功德?

作者: 深蓝心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9:15 被阅读0次

“如果小偷偷到一个钱包,他很高兴,我能随喜吗?”戒嗔问。

“随喜善行,才有功德。随喜不善的行为,没有功德,还会在你心里种下恶的种子,带来恶果。”

什么是善?伤害他人的利益,满足个人的私欲,是恶;利益他人,是善。什么是功德?古人讲“行善为功,积善成德”。

“随喜功德会不会抢走别人的功德?”

有位老婆婆喜欢绕塔,别人问她绕了多少圈?她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你一随喜,我的功德就没有了。”

显然,她误解了随喜的意义。

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说:“看到别人布施,你以欢喜心赞叹,得到的福报非常大。”

有僧人问:“随喜的福报到底有多大?”

佛陀说:“好比有人点燃火炬,成百上千的人拿着火炬前来借火,回去烧火做饭,驱散黑暗。虽然点燃了众多的火炬,这个火炬依然如故。福报也是这样。”

老婆婆绕塔的功德不会因有人随喜而消失;相反,如果有人随喜她的善行,就像一只火炬引燃更多的火炬一样,她的功德也倍增了。 

    “假如有人做供养,我在一旁随喜,功德是不是跟实际掏钱的人一样大?”

真正的随喜,不是投机取巧,更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以感恩的心欢喜地参与其中。只用嘴说的随喜,就像天寒地冻时在纸上画火取暖一样。

戒嗔的问题,暴露出他的习气。当然,菩萨也有习气。

读《华严经》,我发现菩萨也有习气,比如“菩提心习气”、“善根习气”、“教化众生习气”、“见佛习气”、“于清净世界受生习气”、“行习气”、“愿习气”、“波罗蜜习气”、“思惟平等法习气”、“种种境界差别习气”……

细读深思这一“新发现”,我的欢喜变成了惭愧。

众生的习气,都是围绕如何自私自利展开的,只利己,不利他;菩萨的习气是“善法欲”(欲成就世间的善法),都是利他的。是否利他,是菩萨与众生行为的差别之处。

以行愿著称的普贤菩萨,“随喜功德”是不是他的“行习气”、“愿习气”?

“佛学太复杂了。二谛、三学、四无量心、五根五力、六度万行、七菩提分、八正道、九品往生、十大行愿……面对这七七八八,你没烦恼过?”

“戒嗔,不学佛就没有烦恼,是吗?”

“不学佛也有烦恼。”他轻声说。

佛陀开示人间,目的不是让众生起烦恼,而是让众生“离苦得乐”(远离烦恼,生起喜乐)。也就是说,佛法是让人开心的。

来峨眉之前,戒嗔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被他人的车撞了一下。高速惊魂让他心生恐惧,来朝山,他想借佛光驱散心底的阴影。

“我开车遵守交规,就像佛教徒持戒一样,这是善因啊,为什么会带来被撞的恶果呢?我实在想不明白。”

“是按交规开车这个善因,结出了被撞的恶果吗?”

戒嗔张了张嘴,把想说的话又咽了下去。

“如果你那天没开车上高速,或者早一会儿晚一会儿经过事发地,或者那个司机没有在电话里和他老婆吵架……这件事还会发生吗?”

“你是说这场车祸是我命中注定的?”

“英国科学奇人斯蒂芬·霍金说,有些人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但是他过马路时,依然会左看右看。任何事都不是孤立的,是众多因缘的和合。从因果的角度说,你遇到这起车祸,就像米拉日巴说的:即便过错是别人的,业障一定是自己的。”

戒嗔一脸莫名其妙,“我按交规开车,也有业障?”

“你按交规开车,能保证你不出错,但无法保证别人不出错。”

“那他为什么偏偏撞我?”

“那是他出错了,你和他一起承担了这个错误的结果。为什么偏偏是你呢?有没有这种可能:在过去的某一世,你和他结下的某个恶缘,导致了这场车祸。由于这些年你接触佛学,得到三宝的加持,虽然被撞了,但身心无恙,只是虚惊一场。再回到因果的角度说,经过这一撞,你和他之间的债了清了。”

戒嗔的脸色阴转多云,“如果真像你说的,那也不错。”说着,他笑了。

我说:“随喜你的功德。”

戒嗔一愣:“我有什么功德?你解开了我的心结,是你有功德。”

《普贤行愿品》中不仅讲到“随喜功德”,还讲到“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在万年寺,帮戒嗔解开心结,让他生欢喜心,普贤菩萨看到了也会喜欢的。

弘一法师手抄的《嘉言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人如果心生欢喜,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天地间多了一份喜悦。

禅门认为,五谷是身体的食物,喜悦是心灵的食物。在寺院用斋,餐前念诵的《供养偈》中,有“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句子。

在《华严经疏》中,唐代的澄观法师把“心生欢喜”称作“法喜食”,把“心常喜乐”称作“禅悦食”。滋养肉身的食物,大家都能吃到;滋养心灵的食物,像法喜、禅悦,如果不禅修,你就吃不到。

心灵缺乏喜悦,就像饥饿没有食物一样,煎熬难耐,没有希望,甚至感到绝望,因此陷入抑郁。说到抑郁,临床医学发现,喜悦是最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我有个好主意!把抑郁症患者组织到一起教他们禅修,他们如果一旦体会到法喜、禅悦,不就不药而愈了吗!”戒嗔有时就这样可爱。

欢喜是菩萨的特征。《华严经》把菩萨的修行次第比作十个台阶(“十地”),第一个台阶叫“欢喜地”。

我想起弥勒殿里的菩萨与罗汉像,对贤友、戒嗔说:“下午,你们可以去弥勒殿看看,那里的阿罗汉或许愁眉苦脸,但佛菩萨都满脸欢喜。”

喜悦是禅修者的试金石。一个人是否在禅修中得到受用,就看他是不是充满欢喜。学禅多年如果还寒霜满面,那说明他还没体会到佛法的温暖,心中还没生起智慧的火焰,无明的冰块还没完全融化。

说到喜悦,道家讲“欲学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佛家的菩萨主张自利利他,自处时自得其乐,与人相处时皆大欢喜。

随喜,可以随喜他人,也可随喜自己。随喜他人和随喜自己能合二为一吗?英国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提供了这样一个答案—。

    “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若要美丽的头发,让小孩子一天抚摸一次你的头发;若要优雅的姿势,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止你一个。”

每个人生命里都隐藏着一扇门;打开它,就是一片霁月光风的天地。能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名叫“欢喜”。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过悲苦的生活。如果小时候没有养成欢喜的性格,那就从现在开始,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多一点喜悦吧。

相关文章

  • 马明博:随喜功德,会不会抢走别人的功德?

    “如果小偷偷到一个钱包,他很高兴,我能随喜吗?”戒嗔问。 “随喜善行,才有功德。随喜不善的行为,没有功德,还会在你...

  • 嫉妒心没了,福报就来了

    随喜别人功德,你和他一样获得同等利益功德福报。 我们在修随喜心时,观想任意一位众生——看到别人幸福快乐、长寿无病、...

  • 净宗法师――学会随喜无本得万利

    净宗法师开示 “随喜”,全称“随喜功德”,指见闻他人行善事功德,自己深生欢喜。 随喜是佛门重要而善巧的修持方法,《...

  • 学会随喜

    净宗法师/文 “随喜”,全称“随喜功德”,指见闻他人行善事功德,自己深生欢喜。 随喜是佛门重要而善巧的修持方法,《...

  • "随喜功德"是什么意思?

    随喜与功德连在一起,叫随喜功德。这是什么意思呢?功德,简单来说就说善事,包括他人以及自己对社会所作的一些好...

  • “随喜赞叹”有什么功德?如何随喜?

    随喜。谓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载,听闻经典而随喜,次次累积,功德至大。《大智度论》卷...

  • 功德回向

    [福][福][福]功德回向: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与菩萨的所有功德,随喜十方三世所有善知识的功德,随喜十方三世一切众...

  • 随喜功德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喜欢去挖明星做了什么好事,捐了多少钱?如果捐啦还好,如果没有捐,就大斥谩骂。造成很不好的社会风气...

  • 随喜功德

    随喜赞叹,是佛教用语。大意是用来形容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和赞扬之心。 我们经常听到有师兄们说,随喜你的功德。什...

  • 随喜功德

    为利众生愿成佛。 大家统一发心,统一做功德叫共修。 虽然我们不一定在一起, 但是我们的发心和愿力是在一起的, 所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明博:随喜功德,会不会抢走别人的功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td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