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目标管理
导图系列2 | 结构化思维的刻意练习工具

导图系列2 | 结构化思维的刻意练习工具

作者: 司柳L爱己及娃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18:54 被阅读137次
image.png

话说,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呢?

我已经不止听到一个人说过,因为写作,治愈了自己的焦虑、迷茫。

如果一个想法只是存在于你的脑中,你会翻来覆去地去想它,甚至会沉迷在其中,无法自拔。

但当你把想法写出来的时候,你不可能翻来覆去说同一点,会腻。那你只能开始写别的。当你开始写别的,你的能量就流动起来了,你关注到了别的事物,你找到了别的可能。

所以,写作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让我们的想法可视化、思维可视化。写了,才发现自己是怎么想的,想了什么,接下来可以想什么。

所以说,文字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但是单纯写作的时候,文字之间是没有逻辑线关联的,这个时候就算你思维放飞了,你也可能不知道。如果读者自身的逻辑思维也不强,他们也感受不到。

这个时候,如果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思维结构。

1、看到你的思维结构

如何看到呢?

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9种思维导图,mind map和thinking maps。

其中8种thinking maps是对应8种固定的思维逻辑的,定义、描述、对比、分类、流程、因果、包含、类比。这8种图可以很好地帮我们看到这8种逻辑是怎么进行的。

thinking maps

只要你按照这个模型来填空,就能看到你的思维结构了。

而mind map是发散性导图,它更加的自由。如果自己的逻辑思维一般的话,也很容易放飞,但是只要你有模型,你就可以用好它。

若你的思维是有结构的,无论是金字塔结构、黄金思维结构、PDCA结构等,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得出来。

若你的思维没有结构,你的思维导图就是一系列的主题,没有归纳也没有演绎,是一个主题下面的零散枝丫。

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的,就是你的思维结构了。

那么看到思维结构有什么用呢?

如果文章在输出之前先用导图梳理一遍思路和素材,基本上你的逻辑也就飞不到哪里去了。其实这也就是以前我们写作文时常说的:列提纲。

看到了,就能打磨了。两个工具都是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2、如何画好的思维导图

thinking maps是固定的模型,用在亲子互动和学校教育上较好,直接手绘就好了。

mind map的呈现一般有两种,

来自网络

上图这样的特点是:一个中心,3-5个分支,关键词,多颜色。

但是我们自己看了一篇文章后做导图笔记,一般会做成这样:

导图笔记

这是我做的一个导图,和前面的导图相比,很明显能看出来不同。

第一、分支多。
第二、文字量大。
第三、颜色少。

这种导图我经常做,阅读时经过这么一个轻加工的步骤,能帮助我理解和记忆内容。

我所在的一个思维导图群,也经常见到这样的读书笔记类的思维导图,如果不放在电脑上看,或者在手机上使劲拉,是看不全面的,因为文字量很大。

见多了,我就很想吐槽。

如果只是自己用来辅助思路的话,做了就做了,为什么要发出来呢?

如果是为了分享和传播的话,这种图一点也没有照顾到看图者的需要啊。

于是我发起了一次自我对话:作为一个读者,我为什么不喜欢这种导图:

为什么我不喜欢看她们的导图?
——因为她们的导图文字太多了!字太小了!

如果字不多会有什么影响?
——看不懂,因为是新知。

那如果必须要有这些文字的铺垫,才能理解,导图是否是合适的工具?
——不是,看着这些文字,我的想法是:既然是得到专栏的内容,我去听音频不就好了?还能调播放倍数。原文章的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好懂。

那,导图在这里可以发挥什么价值?就是我为什么还要用导图这个工具?
——导图可以用作自己思路的梳理,用作复习。

就这样一路追溯到一个问题:什么是好的导图?

输入端的思维导图三层级

按照自己的理解,我总结了输入端的思维导图三层级:

三层级

第一层级::线性文字-->结构化,文字量大

第一层级导图的梳理,是为了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内容量会很大,因为解释性的语句很多。这类导图相当于是把文章由线性结构换成树状结构,不同阅读偏好的人的不同选择而已。

古典说过,文字是线状的,装进脑子里是树状的,整合进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是网状的。万物皆结构。

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一个层级,我的很多使用场景也是这一步,在写文章做梳理的时候,也是这一步。

不以传播为目的,思路的轻加工,为了便于自己理解,没有进一步加工的需求,够用就好。

第二层级:思路重构、关键词提取、观点提炼

第二层级导图的梳理,是思路重构、关键词提取、重点观点提炼,带上个人理解的色彩了。这个时候的导图就已经简洁很多了,因为不需要太多解释性的文字,就能理解关键词的意思了。这类导图易看、易记忆、便于共读过文章的人交流。

如果是手绘导图,一般直接就能到这个层级,因为手绘导图写太多字手会累啊,不能复制粘贴所以必然会提取关键词啊,空间大可以自由绘制,必然会带上个人色彩啊。

如果不用来传播的话,是不用在意美丑的,万维钢之前分享过他的手绘导图,就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只要把关键词和逻辑线画出来就好了,因为线条就是逻辑的显化,时髦一点的说法是:视觉化。

得到上的每天听本书文稿里的导图,就是这一层级,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呈现方式,便于传播、理解、记忆,屏读也很顺畅,刚刚好。

我做屏读导图也是在锻炼这一层级的能力——删繁就简、提取重点。

第三层级:主题间融会贯通,形成体系

如果还有第三层级导图的梳理,那就是把相关的导图内容融会贯通后,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上表征知识,围绕高层次概念来组织知识了。也就是说,从树状结构转到网状结构了。这个层面因为抽象化更高了,知识的应用场景之间也更容易迁移了。

我现在做的财富专栏系列的导图,是在第二层级。

待整个系列完成后,融合我在其他渠道吸收的大脑操作系统知识,我会去做第三层级的梳理。它的重要性,值得我去投入这个时间和注意力。

这是我目前能看到的一个前进的方向。

所以,想想你的导图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做的。再来选择对应层次的加工深度,够用就好。这些,都可以是输入端的好导图。

那么,在输出端的好导图是怎样的呢?

输出:思维结构模型

具体一点,假如我们要用思维导图来协助输出一篇文章的话,又要怎么做呢?

写作有三个步骤:输入-处理-输出。其中[处理]是个黑箱子,处理的两个要点一是逻辑,二是价值。那么,思维导图的作用在这里就是:帮助我们看到逻辑,理顺逻辑。

像这篇文章的逻辑,用思维导图来呈现,是这样子的:

我还用过鱼骨图、水平时间轴的方式来梳理:

方法论的最小模型,其实就是套路。当你有了自己的写作套路,每一次都可以从这个套路出发来组织你的素材和文字,就不怕自己的思路太放飞了。

除了文章的整体框架之外,每一段落的衔接,依旧是有逻辑结构的,这个时候,8大thinking maps的模型,也可以帮助你。

限于篇幅,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协助你写出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我会在下篇文章中写。

文章的逻辑线是暗线,而导图里的逻辑线是明线,所以,这个工具一定能够帮到你。

3、为什么我做屏读导图

我目前在做的【重读李笑来财富专栏系列导图】的呈现是这样子的:

重读李笑来财富专栏系列导图

这是在输入端。

其实我一开始的打算,只是想用思维导图来做出一个自己的产品,没想到收获了意外之喜,在作图的过程中,倒逼了我的结构力、删繁就简表达力。

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也就是说,如果是200页的书,其中只有8页是最核心的。因此这8页内容就变得十分关键。而其余的部分完全可以不读,忘了也罢。
——《实用性阅读指南》

根据二八原则,一篇文章中的精华内容只占20%。

我一开始只是知道,但是没有感知到,就是没有体会到。

结果我做屏读导图时,为了在一个屏幕内能看清文字,又不牺牲逻辑线,我必须精简内容,真的把文字量减少到20%以内。这时,我不止对二八原则认知更深,还有了额外收获:对内容理解更深、记忆更牢靠。

我的屏读导图目前也只是在输入端的第二层级中打磨。

鉴于这个过程中收获颇大,我甚至打算,任何值得我重读的好内容,都用屏读导图的方式来加工一遍,例如《穷查理宝典》、《产品思维》、《原则》等。这个时间和注意力,真的值得。

我的屏读导图的制作技巧在上一篇文章中写过了,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制作流程:

  • 工具:手机和电脑端幕布、电脑端xmind。

  • 主结构:黄金思维圈。

  • 概念即标题:一句话介绍,这是一个思维锚点。

  • 存在意义:从问答标题入手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带出什么答案和下一个问题,作为2和3分支的备选。

  • 主体:看文章,回答问题。把论据罗列在一起,把触动我的语句摘录出来。直到完成整周6篇的内容摘录,转战到电脑版幕布。重构、删繁就简。

  • 次结构:按照金字塔结构(结论——理由——事实)梳理论据内容,包括:概念、模型、观点、佐证观点的事实、类比内容。

总结:

思维导图,看到你思维结构,刻意练习你的结构思维力。

根据个人需要,可以选择不同层级的加工深度来做思维导图,够用就好。

如果只是自己梳理思路,那么不用在意美丑,有用就行。

如果要传播,请照顾一下读者的感受,调整一下字体大小和页面布局。

用思维导图来协助输出时,重要的是自己有一个结构。可以从输入的时候,琢磨他人的结构来入手。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性价比很高的学习方式。

下一篇,我会就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协助写作输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关注。


希望和你交流更多用好思维导图的理念和方法,欢迎留言或加微信交流。

相关文章

  • 2018-04-22

    【文章作者】:司徒春柳 【文章题目】:导图系列2 | 结构化思维的刻意练习工具 【链接】:https://mp.w...

  • 导图系列2 | 结构化思维的刻意练习工具

    话说,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呢? 我已经不止听到一个人说过,因为写作,治愈了自己的焦虑、迷茫。 如果一个想法只是存在于你...

  • 一图明了🚥交通新规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计划:144/300 本人正在发起思维导图刻意练习计划,因为我相信“凡事...

  • 《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俞敏洪为自己孩子选的思维训练书【27/100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百幅计划:27/100 21世纪最火最有效的学习工具! 《思维导图使用手...

  • 正念学习-导图复盘No.14

    1.思维导图是工具。 外形上是图形,作用上是思考(大脑全方位思考) 2.思维导图特点:练习,重复练习,不断升级(好...

  • 思维导图绘《道德经》

    最近开始刻意练习绘制思维导图,刻意练习旨在:以练促学、以练促思、以练促用。 因为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提升方法无它——...

  • 《掌控习惯》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计划:2/300 这本书听樊登老师讲了两遍,画了两遍思维导图,两...

  • 227/500玛雅日历:超频音阶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14/100

  • 247/500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33/100

  • 248/500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34/10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图系列2 | 结构化思维的刻意练习工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cs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