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记住枯燥的事实是完全不够的,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隐含的意思是事实性知识要教,而且最理想的教是在注重技能的环境里,能够在学前班甚至更早开始就更好了。我们要确保学生在锻炼独立思考技巧的同时掌握背景知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事实如此吗?作者说:知识更重要,因为有了知识才可以想象,才能解决问题、决策、激发创造力。当然,爱因斯坦说这段话是有他的思想背景的,因为他已经有了很强的知识背景,只需要思考想象力。
“我们认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个只会脱离背景滔滔不绝地背诵事实的人是无趣的、爱炫耀的。”我们希望学生去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
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作者给出了四条路径。
01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来说必不可少
“背景知识帮助你理解别人在说什么或写什么”。一共有四种方式:
(1)提供词汇;
(2)使得你可以填补作者留下的逻辑空白;
(3)相关的要点能够合并,在工作记忆中增加空间,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联络要点;
(4)为模棱两可的句子提供解释。
一个人的背景知识,的确关系对一个句子的理解深与浅。特别是“合并”的功能,在工作记忆中增加空间,这样快速地阅读理解,提升阅读理解的效率。
02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背景知识不仅仅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更能使你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
书中用了象棋选手的例子:象棋高手脑中有5万局棋局记忆,说明我们是通过记忆检索来起决定性作用的,虽然我们认为它是典型的逻辑思考游戏。
又用了一个厨师看到材料,脑中出现的就是菜谱,这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背景知识。
03事实性知识可以增强记忆
“对于知识来说,懂得多的人学到的更多。”回忆的关键是记忆的检索,当我们想到和回忆的内容相关的事情时,我们就会在记忆里挖掘。“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记忆使得获取更多的事实性知识更容易,它说明持有的信息量取决于已有的信息量。”
承认学习不会运用的知识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没有事实性知识有效的思考也无法进行。
04对课堂的启示
(1)灌输哪些知识 学生必须学会反复出现的概念-统一所有学科的思想。
(2)知识体系在先,批判性思考在后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很多东西,而是为了有效地思考而学习。
(3)具有浅显知识比没有知识强 泛泛的知识显然比不懂要强。
(4)加强阅读 书籍使孩子们接触到比其他任何活动更多的事实和词汇。读“闲书”的人一生都因此受益。
(5)偶然获得知识 学习是可以分场合的,只要接触就能学习
(6)尽早开始 学习需要早期干预
(7)知识要有意义 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相关联的事实来解释一个中心概念,而不是建立事实清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