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带娃晨跑或者参加早教班,总有人问我:“你们家穿那么少,不会感冒吗?我看得好冷啊,现在是冬天呀。”

甚至在广州机场,有一位热心的工作人员用翻译器,非常暖心的询问我:“需要衣服吗?”
首先,谢谢各位热心妈妈的关怀,我通过科学性的论证,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分享如下:
感冒和衣服穿多穿少没任何关系。
一、人类是恒温动物,人的核心体温是由温控中枢-下丘脑、传感器-皮肤共同调节的,通常体温是恒定的。婴儿在刚出生不久,由于大脑还在发育,所以核心体温±0.5都很正常。下丘脑是自律神经的主要管制中枢,除了管理体温外,还负责维系睡眠、情绪、饥饿等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
二、感冒(指普通感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次才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感冒是怎么发生的呢?通常冬天带孩子到公共场所,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就会增加传染的机率。公共场所包括室内游乐场、飞机场、地铁站、火车站、学校、商场、超市等。
另外家人之间的亲密接触,传播机率也很大。
看过大J小D的育儿书,我观察到早产儿出生时需要配带呼吸机。婴幼儿在母体发育的时候,肺其实是最晚发育一个器官,母体是通过脐带供养(包括氧气),所以出生后,婴幼儿的肺部抵抗力也比较脆弱。感冒又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当婴幼儿接触到病毒后,得感冒的机率就大大增加。
婴幼儿感冒的病因是,在口欲期去了室内公共场所,通过孩子们之间的亲密接触传染病毒,导致病从口入。(参考文献1)
我从生物进化学视角解读一下普通感冒病毒的机制:
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是一个由保护性的外壳包裹的一段核酸(DNA或者RNA),生存环境无处不在,但有2个必要条件:
①需要寄宿活体细胞,如动物和人;
②需要湿度条件在>60%或者<40%;
冬天室内场所开空调干燥、人流密集就符合病毒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2、同样感染一个病毒,有的孩子会发烧,有的孩子就咳嗽,是发生免疫这个过程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症状。普通感冒病毒在人体的淋巴组织都能产生免疫抗体,淋巴细胞会采集病毒样本,病毒样本就是抗原。在产生抗体的过程中,身体各个组织互相协同工作(如流鼻涕、咳嗽、发烧、腹泻),排异出体内的病毒。这种病症也称为自限性疾病。
从中医宏观思维上讲,调理就是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感染普通病毒就使用抗生素的话,会破坏身体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统具备懒惰性。其实让免疫系统更积极的工作,同时能让抵抗力螺旋上升。
儿科医生提醒:父母需要动态观察,不要一刀切的盲目用药和盲目硬扛,在家护理需要记录病情,积极反馈儿科医生,预防脱水发生。先确诊,再选择治疗方案。
这里有人要问了,寒冷会导致关节炎吗?
其实不会。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关节?
人体骨骼的骨块之间的连接点叫关节。
关节分为动关节、不动关节和半关节。
其中手指、手肘、肩部、脚踝、膝部、髋部等这些都是动关节。
如果寒冷会导致关节炎,长期裸露在外面受凉的是手指关节,那么手指关节炎发病率最高。试问用这样的逻辑关系科学吗?
再提一下儿童医院不常见的关节炎:
关节炎(arthritis)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主要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老化磨损或受伤导致,属于骨科),其次是风湿性关节炎(基础疾病导致,属于免疫科),病因都与寒冷无关。(参考百度医学百科)
三、中医理论对感冒的依据是《伤寒论》,这里的“寒”是指内寒,即气血,现代医学定义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与身体内在的心血管功能有关,与天气毫无关系。气候性温差只是人体表皮感受到寒冷的信号,然后觉得不舒服,而“内寒”是一种气滞血瘀的病症。
畏寒与身体因素的关系是:
1、我们为什么怕寒冷是与心血管问题-胆固醇高导致供血不畅有关。还有体脂因素,我们通过肌肉高频抖动可以制造热量,但过于肥胖后,反而会消耗体内积蓄的热量,让人感觉到寒冷。脂肪层的作用并不是御寒,真正的作用是应对饥饿。
2、老人和孩子的新陈代谢不同,体质不同,孩子是阳刚体质。老人体质弱、供血不足是内寒的直接原因。孩子只是手脚的毛细血管比较细而已,但并不会导致孩子怕冷。用热成像仪器可以观察到这一区别。
3、身体失温也是极端情况,比如在北极或者南极圈没有做御寒措施。正常的气候温差不会导致失温。
提高婴幼儿体质俗语是
“若要儿安好,三分饥与寒”
四、需要的是预防感冒,如何预防?措施如下:
1、接种二类自费疫苗,流感疫苗每年10月份上市,推荐接种。

2、每天坚持户外运动。晨跑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运动,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意志力和体能,增强心肺功能。

3、每周坚持亲子游泳以及平衡车等有氧运动。亲子游泳是锻炼肺活量最好的婴幼儿早教,在德国和美国非常盛行,同样增强心肺功能,还增强自信心。

4、离开室内公共场所和吃食物前,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手液勤洗手。酒精具备杀菌功能,通常可以消灭99.99%的病菌。消毒的发明在医学手术领域的贡献大于麻醉,减少了手术死亡率。
5、多吃水果和蔬菜、深海鱼、牛肉等优质蛋白。人体需要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ω-3,研究显示ω-3、EPA和DHA能促进甘油三酯的降低有益心脏健康。
6、每天吃AD滴剂。大多数父母只了解维生素D的好处,忽略了维生素A。维生素A在促进转铁蛋白合成(负责把储存铁转运到造血器官)、促进亚铁血红素合成过程中发挥着作用,能改善人体对铁的吸收、运转和分布,从而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促进免疫球蛋白合成,对提高核心免疫力起到关键作用。补D不补A是一个误区。国家标准1岁以上需要每天补充维生素A 2000IU,补充维生素D 700IU。
7、多喝奶。其次是白开水、乳酸菌、运动饮料,如养乐多、脉动。其他含咖啡因、碳酸、色素等添加剂的最好禁食。
8、坚持早睡早起。一旦感冒,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给的建议是多休息,4岁内儿童谨慎使用感冒药、咳嗽药、退烧药。
其实培养我们的抗寒能力,是最基本的意志力,即抗挫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我们的专注力,即感知当下。通过耐寒锻炼,让我们的心智和体质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克服自然条件产生的困难,获取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事实证明,衣服穿少了可能会体感不舒服,但不会引起感冒。我也多次和儿科医生朋友交流过,看法一致。
最后我引用《孟子·告子 下》中有这么一段经典的话来作结尾: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大任是肩负着作为父亲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努力与孩子共同成长。
人穷则志短,唯有内心充盈,方能有志者事竟成!
献给我的老婆和孩子,谢谢你们的陪伴!
参考文献1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感冒白皮书 (For Your Reference Only.)》
参考文献2 约翰瑞迪博士著《运动改造大脑》
《感冒白皮书》附全文: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2010年10月发布《感冒白皮书》,为我们揭露了有关感冒的三个真相
第一:感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综合症”, 有超过100种以上的病毒可能诱发感冒;
第二:一般来说,感冒的症状会持续一星期,不论服药与否;
第三:感冒的起点,应该是出现症状的一天前, 此时病毒已经在你的体内驻扎。更确切地说,感冒病毒会在体内潜伏18―48个小时, 然后突然爆发。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包括咽喉肿痛、打喷嚏、鼻塞流涕、身体疲倦。在英文中,由于“感冒”和“寒冷”为同一词,很多人都觉得感冒是“冻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
不管你是衣服穿得太少、光脚走在地上还是头发没吹干就出门, 这些都不会导致你感冒——但是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让病毒们有机可乘。美国注册护理师菲利斯・布朗说,相比之下,干燥更容易带来感冒,因为身体黏膜的抗病毒能力会因为缺水而下降。
感冒攻击每个人的次数也不一样。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儿童每年会感冒8―10次,上学的孩子会达到12次之多,这不是因为他们抵抗力差,而是因为孩子们关系更亲密,病毒传播的几率大。相比来说,“冷漠”的成人们每年得感冒2―4次,女性多于男性,30岁左右的女性最易中招,因为她们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年过60以后,感冒次数会减少,平均每年1次
《感冒白皮书》同时指出,很多人并不知道,感冒其实没得治。 有些人会服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根本不能消灭病毒,胡乱吃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感冒药的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让你感觉好受点、休息好点,但并不能缩短病程。
那么,究竟哪些事情是感冒后必须做的?美国“健康播报网”认为, 以下9件事必不可少。
第一步:找一张床。
感冒后,最好给自己找张舒服点的床躺下来。不要想着去上班,也不要强忍着出去聚会、玩乐或者运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又宁说,睡觉就是“最好的感冒药”,每天一定要保证8小时睡眠。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请假回家休息1―2天,这样可以少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第二步:补点维生素C。
不管是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还是吃点富含维C的水果,比如枣、柳丁、猕猴桃、橘子、柚子等,都能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一般来说,酸味重的水果维C含量都不少。喝橙汁在补维C的同时,还能消除口腔中的不适感。
第三步:吃块黑巧克力。
它不仅能补充抗氧化剂,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还显示,其中所含的可哥碱有止咳功效。
第四步:打开加湿器。
秋冬季节干燥的空气会让呼吸道感到不适,在床边或沙发边放置加湿器,可以让你呼吸更顺畅。使用前,最好彻底清洗一下,以免病毒通过其散播。
第五步:吃流质食物。
热汤和热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几百年来都流传着鸡汤治感冒的说法,英国学者发现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鸡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减少咳嗽,而且热汤和热粥的蒸汽也有助于缓解鼻塞。
第六步:换个大水杯。
保证每天喝2000毫升水,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电解质饮料。
第七步:远离乳制品。
刘又宁表示,乳酪等较难消化的乳制品,感冒时最好别吃,但是可以适当喝些牛奶。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喝些优酪乳。
第八步:服用非处方药。
布洛芬、扑热息痛或止咳糖浆等非处方药都能减轻感冒的症状。刘又宁说,虽然这些药不能抗病毒,但能让你感觉好受些。
第九步:耐心等它过去。
你的病需要7天左右才会自行消失。但如果症状一直持续或急剧恶化,最好去医院请医生诊断。
感冒虽然不是大病,但持续不断的症状却让很多人坐立难安。对此, 《感冒白皮书》针对喉痛、咳嗽、鼻塞三大症状,给出了缓解的小窍门。
喉痛:淡盐水。
将7.5克盐溶解在250毫升温水中, 缓慢漱口可以缓解咽喉肿痛,每隔6-8小时漱口一次。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漱口水,它们可能会加剧呼吸道干燥。吞咽较硬的食物,最好慢些,以免划伤咽部。如果声音沙哑,就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说话或大声叫喊。还可以准备一些含片或喷雾,症状较重时使用。
咳嗽:止咳糖浆。
咳嗽是身体清除外源性物质的一种手段, 但剧烈的咳嗽会影响睡眠或导致胸痛。最好的办法是,在咳嗽剧烈的时候喝点止咳糖浆。
鼻涕:热蒸汽。
擤鼻涕的时候最好使用软纸巾,这样可以防止鼻子被蹭破。擤鼻涕切忌太用力,程度的标准是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以免对耳膜造成损害。如果鼻涕难以擤出,可以“闻闻”热蒸汽或薄荷油,或使用滴鼻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