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个班各有两节课,原计划是完成书本和练习本两项任务,但最终只完成了前者,但是我没有丝毫的焦灼和遗憾,因为我认为我今天成功地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们。练习二的最后一道题,答案虽然是唯一的,但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甚至每个人都可能想出和别人不完全相同的解题思路。
“这道题,你们来讲,它值三个sticker,一是声音洪亮、二是答案正确、三是让全班倾听。”
大部分孩子已经被巨额sticker给吸引了。
我读题后给两分钟时间独立思考,这时很多孩子已经举起了手,我知道他们都知道答案,于是我补充提醒到“思考的重点应该是想想我要怎么讲这道题,能够让全班都能听懂。”
时间到后,举手的人少了些许。
上来分享的孩子们在黑板上留下了解题思路痕迹,我给每个孩子标上学号,并根据表现给出sticker,有时会让下面的孩子们来评价。分享过程中,孩子们开始质疑、讨论、解决问题、补充方法等,我突然感觉到这不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吗?
一直以来我都不敢在课堂上放手太多,担心收不回天马行空的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但是今天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天马行空的快乐。原来他们一直在悄悄地成长,我从他们的分享和讨论中感受到了数学的有序、分类、列举、排除,甚至是方法优化。
或许这就是老师“上得痛快”的感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