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9-17.18

作者: 老彭有话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08:47 被阅读11次

9.17[传统为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①正②,《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着手整理文献,使“雅”归《雅》,“颂”归《颂》,各有适当的安置。”

【老彭有话】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以后,就深入到整理文献典籍中,使《雅》、《颂》自成体系。

孔子说他自己是“述而不作”,他回到鲁国后着手进行的整理、编辑,仍是“述”的范畴。至于“乐”,我认为是沉溺于其中,而不是音乐的“乐”。应与前文“乐于成”之“乐”一样。因此,也就不同意有人所主张的这里是《乐》《雅》《颂》三册书“各得其所”。不然,该句应作“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正,《乐》、《雅》、《颂》各得其所。’”

【注释】①乐,沉溺于。②正,修正、整理。


9.18[传统为9.5]子畏于匡①,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在匡地被拘压,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一切文献不都在我这里吗?天若是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天若是不要消灭这一文化,那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老彭有话】孔子被困于匡时说,周文王已经没有了,那他的礼法遗留不就都在我这里吗?假若老天要毁灭这些东西,那当初也就不会让我掌握它们。假若老天不想让这些毁灭,一伙小小的匡人又能把我怎样? 

孔子意在通过自己是“受命于天”来振奋学生们的信心。他的逻辑是这样的:老天“授意”周文王创立礼制礼法,而我的使命是要让这套礼制礼法传至后代。那么老天若是不想让孔子传,为什么会选中让孔子来掌握呢?既然让孔子掌握,那就是说孔子是“受命于天”,那孔子在还没有传完的情况下,老天又怎么会让匡地的一伙小人加害孔子,从而使这一使命结束呢?

孔子自封为“天使”的逻辑是不是很有意思。类似的说法,前面在《论语·八佾篇》仪封人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这种自信或自我安慰对于飘泊动荡的孔子战胜艰难险阻,还是很有必要的。

【注释】①畏,拘压、拘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子罕篇9-17.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oe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