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的午后里,看到一种辽阔、空旷和悲怆;宁夏的秋天,有黄昏下发亮的白杨树,夕阳里的桂花香。
朋友圈里邂逅慧子的甘孜行,她总能将苦描述得柔软而恰当;唐兴林老师在老家宁夏写初秋的软,没有悲伤的黄昏,有着家乡的暖黄,亦有天涯在心里的惦念。
慧子在远方的心境,如刀刃般刻在心底。当年走318,午后路过理塘的一幕又涌上脑海,当然那般烈日与此刻的秋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色,慧子照片里的甘孜颜色更深更浓,如我们曾经历的情感那般浓烈和决绝。我在理塘的当日,天亮得刺眼,高山上白色的“理塘”二字铺张、眩目,让来自南方小镇的我定定地望了许久,有小孩在小院里踢球,球飞出来了,我颠了几个球后把踢回去……明亮、发白的理塘记忆,与慧子镜头里的深竭色,有着一淡一浓的反差。于是,我划来划去反复看她拍的照片。
其中一张浅滩的图片看得我想流泪,缓缓的河水,应该挺凉的了;远山不语,加了点黑的蓝如浓墨泼洒在天空,没有乌云的悲苦,却看到人生的负重一般,与大山并肩;那些渺小的树木,虽微不足道,却在漫山遍野中承载着大地的生命;寺庙和经幡沉默不言,总在书写前世今生的传奇……
我留言,真好。
慧子说,攀一座山,就像爱一个人。充满凶险,但你却义无反顾。
我说,感受到了苍穹,感受到了万物,以及一种壮烈的、轰轰烈烈的决绝,在万籁寂静中。
慧子说,人生不过就是一场体验的叠加。
能如此这般真切体会他人的旅程感受,这是第一次。除了我曾两次进藏,对身在西藏的感受有着强烈的共鸣之外,对慧子内心体悟到的辽阔和震撼,更是深有同感。这样的思考是寂静的,是孤独的,是讲给自己听的,耳语。
同样,从深圳回宁夏老家的唐老师每次写些小散文,我都一看再看。兴许是生活不同地域环境的原因,加上他细腻的文字吸引我。他这次写的初秋黄昏归家路,里面的白杨树,让我想到去敦煌路上看到笔直壮观的白杨树;他写穿窗而入的风,让我想到旅途中望向窗外旷野时,耳边刚好听到《写给父亲的散文诗》,哇,眼泪无来由地涌出来,泪流不止,怎么擦都擦不干……
就这样,在无声无息里,被友人旷远和壮烈的远方震撼着,被友人初秋的家乡打动着。
翻山越岭的跟随,是一场心际的触碰。那些开裂的花朵,干涸的河流,涌动的山峦,像不曾雀跃却心潮暗涌的青春,以及招摇不再的中年,一晃,成了彼此的韶华。
入夜,将小书房的沙发床拉开,铺上浅米色的床单,绿色的书法垫再次用起来……站在门口远远望过去,写满书法的小房,这样的小间虽不精致不文艺,却也实现了小小的书房梦——所有的痴恋,在破碎中拼凑起来,最后,拼成了一幅儿时的画。
心情再次磅礴,迎接又一次的撞击。
眷恋山河,依赖笔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