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的那些事

作者: 刘炳清 | 来源:发表于2019-12-22 17:34 被阅读0次

人一生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回忆起来时觉得单纯而美好。而那样的时光就是我们曾经无心地恣意挥霍的青葱青春。

因为年轻,什么都不懂,就只知道读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小学时,太久的事情记不太清楚了,特别是关于读书的事,基本没有什么印象了,但仍依稀记得一些爱玩的事。

在小学的那段时间,书是绝对没读什么的。那时候,村小学的老师基本上是民办教师,文化程度都不高,不像现在有教师资格证。那时学校的环境特别不好,低矮的房子,若遇到大雨天还有漏雨的现象发生。门窗都是老式的木门窗,且窗户很小,采光和防风效果都不好。黑板原来是木制的,后来变成水泥的,都是在上面刷上一层黑油漆就大功告成了。记不清那时的教室里到底有没有安装电灯,只知道遇到天气突变乌云密布时,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楚,仿佛时间一下子就穿越到了黑夜。

那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参加集体捡石头子的活动。因为教室里到处坑坑洼洼,连那摇摇晃晃的破旧课桌也放不稳,需要大量的细石头子来打水泥地板。村里条件不好,无法解决经费问题,只能发动全校师生一起到附近的山里去捡石头子。

读书时的那些事

记得每个星期老师都会带我们去几次。我们每人背上一个黄布袋,那时还没有现在的书包,就连像样的卡基包也没有,因为卡基包只有在重要工作单位工作的人才有,大家都是背的母亲动手缝制的书包。虽说很土气,但总比没有的强,何况大家都一样,也就不存在虚荣心的攀比了。只是原本原来装书的书包,那时变成了搬运石子的工具了。因为经不起石子的折腾,这样的书包有时一年下来要换几个。

读书时的那些事

感觉那时的冬天特别冷,雪一场接着一场的,一场比一场大。即便是晴天,雪也化不了。

那时家家户户条件都不好,衣服上有几个补丁是常有的事,谁也不会笑话谁。那时社会上还流行着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没有袜子和雨鞋穿也是常有的事,更别说是保暖的棉衣棉鞋了。有时实在太冷了,手脚都冻的冰冷的,连笔都握不住。

为了解决手脚冻僵的问题,有些头脑灵活的男同学就自制微型烤火炉取暖。

读书时的那些事

所谓的烤火炉就是用家里废旧的搪瓷杯或是小铁盆,在两边系上铁丝,再在里面放一些家里带来的木炭。需要烤火时,就用火柴将废纸点燃,再放一些干枯的松针,然后再放上适量的木炭,等木炭快要燃时,就提着“烤火炉”用力地来回甩动,这样炭火在风力作用下就自动燃烧起来了,就可以放在课桌下面暖手烤脚了。

有了这样宝贝,连平常都不理睬的女同学,也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主动走过来殷勤地示好。男同学一受宠,就连忙慷慨地将烤火炉让给她们,而自己则和其它同学聚在一起玩着单脚斗鸡的游戏,或是玩人海“挤炸”的游戏,借此增加活动量来让身体发热御寒。女生们比较腼腆,不会玩男同学这类的游戏,只是三五个在一起,一边来回搓着手说着小话,一边看男同学开心地折腾着。

读书时的那些事

回来,“烤火炉”渐渐地多了起来,有些受宠的男同学又回复到失宠前的日子。只是,有人竟然在上课时把“烤火炉”打开,并弄得教室里到处是烟雾,老师一生气,就禁止所有人不准再带“烤火炉”来学校里。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上初中了。学校在乡公所还要过去两里地,离家大概有五六里路程,不算太远也不算太近。学校里准备了中餐,可以在学校吃,只是要自己带米蒸饭,还要定期带柴。一到送柴的日子,大人们就担着柴去交“燃气费”,场面很是壮观。

最怕的是冬天上学了。那时早晨起来天还黑丫丫的,家里又没有手电筒的。若是晴天有月亮的时候还好,还能借助月光看清脚下的路。若是阴雨天那就糟了,什么都看不见的,一不小心就会从田埂上滑落到田里。若田里没有积水还好,只是虚惊一场;若有水,则会将鞋打湿,那又将是一个受冻难熬的一天。

那时候没有手表和闹钟,早晨起来完全凭感觉。在鸡叫五更后,大人们会叫醒读书的孩子。当有一只公鸡在五更天打鸣时,其它公鸡也跟着吹起了起床号,就这样整个村庄被鸡鸣声打破平静,于是人们都纷纷起床,开始干活。

早餐有时是大人们做的,有时也自己做。那时也没有什么好吃的,而数“油盐饭”最香甜最让人难忘。其实“油盐饭”做法挺简单的,也是一种懒人想的办法。就是将锅烧热后放入适量的菜籽油,然后在油温起来后加入几粒小颗粒盐(那时没有现在的精制细盐),并用锅铲将盐拍碎,然后倒入米饭翻炒,待米饭炒好再淋几滴酱油,继续翻炒几下,油盐饭就做好了。

若家里条件好的,可以用猪油代替菜籽油,用坛子剁辣椒代替颗粒盐,当然能偷偷放入一个鸡蛋,那味道就没得说了。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那就是早晨起来的时间未把控好(其实是起来后不知道具体的时间),继续睡吧又怕睡过头迟到,索性吃完早餐后独自去上学。一个人走在路上,抬头仰望天空,没有月亮,也很难找到星光。风有一阵没一阵地刮着,当走到有竹林或是山坡的地方,时不时传来一两声凄凉的鸟叫声,顿觉毛骨悚然,后背都滑凉滑凉的。最糟糕的是,听大人们说那地方刚死过一个熟人,还是那种未上年纪的“化生子”,或是经过的地方最近才添了座新坟。一种胆怯油然而生,脑海里总是想着那人的样子,总是觉得后面有人悄悄地跟着,但一回头,又没有。心里急的想哭,走路时腿脚都不利索了,像是被谁拉住了。为了给自己壮胆,只能放开喉咙大声唱歌,告诉那隐藏的亡灵不要拦路,而那声音已完全变调,几乎是一种近似带着颤抖的哭腔。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一个人独自早起去上学了。虽偶有早起的时候,也宁愿等同伴随行。(“化生子”,就是父母健在而未结婚亡故的人。相传这样的人死后 煞气特别重,魂魄得不到安息,一直在外游荡寻找。若在夜晚遇到“火头”低的人,就依附其肉身,得以解脱,就能再次投胎转世。)

不说那些恐怖的事情了,还是说些愉悦的事情来调整心情。

到了初中,课程任务繁重,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到了初三,没有时间每天来回跑,学校要求住的远一些的同学都要寄宿。

至于毕业时的挑灯夜战,那些本分的事情就不说了。还是说些曾经的顽皮吧。

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放学后回家,星期天的下午赶到学校参加晚自习。每次同学们都会带一些家里准备好的坛子菜去学校。但也有调皮的同学在回学校的路上看上了谁家的大白菜,然后顺手牵上一兜,在宿舍里偷偷下火锅吃。放点家里偷带出来的猪油,加上一些盐,将洗干净的白菜放在锅里煮。白菜还没有熟就开始吃起来,整兜大白菜就被我们几个人消灭了,连汤都没有剩下。不知道当时的白菜怎么那么好吃,难道是因为“顺手牵羊”的缘故吗?事过多年,也懒得去探究了。

夏天,午睡是学校安排好了的。虽有值日生监督,但总有一些人睡不着觉。他们要么悄悄遛出去,到附近的村民的菜园里视察一番,看有没有可以“扶贫”的对象。要么索性很晚才来,然后将路边采摘的刺果沾在某些熟睡的女同学的长发上,然后伪装成某个紧挨着的男同学的“作案现场”。待该女同学醒后发现头发上的刺果,然后将愤怒撒在那个“替罪羊”身上,而那个被陷害的男同学又不善言辞。看她们一个怒发冲冠,一个憋屈难言,而他们则偷偷躲在后面看热闹。只是这样的“冤屈”,在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聊曾经往事时,造事人自己亲口说出来后才得以昭雪。

到了想读书的时候才知道要好好读书,然读书却是件很辛苦的事。

到了高中,进入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轻微的变化。虽学业繁重,不容我们有精力去顾及其它的事情。

高中是不允许早恋的,但也会有人偷偷地喜欢上某个人,并以此作为行进的力量。

其实喜欢一个人并没有错,只是不能把这样的喜欢当成理由去影响别人,甚至是伤害别人。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飞扬。有人说,青春一半是用来回忆的,一半是用来挥霍的。我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也不知道这话有没有道理,是否值得相信和推崇。管它呢,反正我的青春现在只能去回忆了。

人一生中需要有爱情的滋润才能更好地成长。在本该恋爱的年纪,就要轰轰烈烈地谈一次恋爱。经历了爱恋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若没有那样的经历,能暗恋上某个人或是能被某个人暗恋过,也不失为一种生命的补偿。

初恋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青涩而美好。只是那时的你我还不懂得,只是不知从何时起莫名地喜欢上某个人,很在意他的一举一动,也很在意她对自己的感觉。会留意他的喜好,并记在心里。会假装无意在某个路口等她一起回家,会假装虚心地向她讨教学习上的问题,会一天没有看到他心里着急,导致心不在焉地出错。会悄悄留下纸条夹在还她的课本里,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语。

在以后谈恋爱的日子里,才知道那种偷偷喜欢的情愫叫“暗恋”。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那种感觉真好,那种情感真好。不伤害彼此,还能愉悦自己。

不知那时的你,是否曾经暗恋过谁,或是被谁暗恋过。或许没有过,或许暗恋过谁只有你自己知道,而谁曾经暗恋过你,那个人不说出来,你是无法知道的。也许有人在同学聚会时借助酒精的力量半开玩笑地告诉过你,她(他)曾经喜欢过(暗恋过)你,只是你根本没有在意,只当作玩笑一笑而过了。

暗恋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她不能成为公开的秘密。暗恋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因为它是你人生的初恋。暗恋之所以愉悦,是因为她清纯而芬芳。

这就是读书时能记起的那些事,只是那些人和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渐渐发黄。幸运的是,轻轻拭去流年的积尘,你的名字还能忆起,你的样子还是当初记忆中的模样。

相关文章

  • 读书时那些事

    我平时在班里没事就喜欢睡觉,班里人都知道我没事就趴桌子上睡觉。这天和往常一样下课我在睡觉,等我睡醒我发现我同桌和几...

  • 读书时的那些事

    人一生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回忆起来时觉得单纯而美好。而那样的时光就是我们曾经无心地恣意挥霍的青葱青春。 因为年轻,...

  • 读书的那些事

    在班车上听着歌,思绪放飞到了最近读的特朗普的永不放弃,突然感慨到,自己有多久没认真的读一本书了……这些年如同被手机...

  • 那些读书的事

      从记事至今,对好多当时觉得迫不及待的事,都被迫不得已中日渐消磨了,现在想来好像只有对读书这件...

  • 读书的那些事

    昨天把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那本书翻了出来,决定重新看,把里面的知识点运用起来,学以致用才行。 其实这本书很早以前...

  • 读书的那些事

    每天看一本书,只能囫囵吞枣的看下去,没有老老实实的从第一页开始看起,也没有每一页每一句的精读,喜欢看哪段就看哪段,...

  • 【读书】读书那些事

    初冬,傍晚。当村庄笼罩在一片烧炕的柴火味和薄烟之中的时候,伴随着跺脚声的朗读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读书那些事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农村买书是比较奢侈的一件事情,习惯于读书的人也不多,至于藏书更是极少人为之的事情,而父亲却收...

  • 读书那些事

    我喜欢读书,喜欢读简洁、易懂、走心的读,受奶奶的影响,从小接触佛,每天做作业,就伴随奶奶的阿弥陀福声,奶奶不识...

  • 读书那些事

    对于书,我一向是吝啬的,谁问我借,我都是生硬的回答不借,然后遭来一道鄙夷的眼神。 书这东西,说贵重不贵重,但是对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时的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jo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