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老家,配了副眼镜,真心便宜啊,嘚瑟的我都不好意思还价了。戴上新眼镜,世界顿时清晰了,就像从1080P变成了2K,爽。这个店的商家,居然用普通话,我想,可能也是一种营销手段,在说方言的老家,突然冒出一个说普通话的,让顾客潜意识里感觉会更专业,更值得信赖。商家威武,心理学学的不错。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符号化,我脑海里突然蹦出来这么个词,科学家就应该文质彬彬,军人就应该坚毅挺拔,艺术家就应该不修边幅……说普通话的一般不是本地人,就意味着是大城市的人,就意味着更厉害……外表、语言、气质,给无形中就赋予了更多信息和额外的因素。论第一印象的重要,虽然往往不那么准确。
人总是矛盾的存在,买了便宜的怕质量不好,买了贵的又怕当冤大头。我认真咨询了一下商家,镜片便宜的和贵的到底有啥区别,专家说,贵的更轻薄,透光度、清晰度更好,还耐磨。我觉得好像没什么本质区别,就又问,那对于用眼健康来说,有什么区别,比如,防蓝光和各种辐射等?专家说,基本差不多。好吧……
2
利益最大化,买东西是这样,最好是物美价廉,或者是找到质量和价格的平衡点,其他也是这样。比如,在北京开车,好几条车道,堵车的时候总是很纠结,到底走哪条道更快?有时候,看旁边车道的车一辆一辆嗖嗖的往前走,我就打着转向小心翼翼的变到那条车道,结果刚过去就走不动了,自己原来的车道反而开始嗖嗖超车;有时候,吸取上面的教训,不管其他的车道怎么样,就坚守自己的这条道,结果,这条道就是死活挪不动,我的老天……现在我也不那么纠结了,反正也快不了几分钟,还有追尾的危险,索性爱咋滴咋滴!
关于车道的选择,我自己不论是在高速,还是在市内,喜欢选择中间车道行驶,感觉不论往左往右都比较方便,而且真有什么情况处理起来有余地,但不好的因素就是两边都有车,没有安全感。但有的同学喜欢靠着最左边车道走,因为左边没车,有的喜欢靠着最右边车道走,因为离应急车道近,想驶离道路也方便。其实,每个人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择自己的最大化。
3
最近,单位一直在备考,领导既想能好好备考、考出好成绩,也不想利用正课时间、耽误太多日常业务,就想把备考都安排到课余时间,但这些都需要协调其他单位的场地、装备、人员,超复杂,所以就反复的改。为了给他们授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协调了N多人,才找了一个资深教授,好不容易定了时间,领导说,既然好不容易请了个教授,给上级机关也报告一下,看能不能邀请更高层的领导一起来听一听……
结果,不但更高层的领导没来,上级还说,马上统一看一个视频,内容大体差不多……于是乎,领导把我叫过去,说,上面要统一组织看视频授课,咱们就别再单独请了吧,给他课时费那么多,就给我们几个人上,浪费啊,就先别让他来了……
我,想逃跑的心都有了…………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啪啪打着脸,找了一个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理由,把教授又退了!!
再结果,统一看完视频之后,大家发现视频内容只是大概相似,大部分和考试的内容差距比较大,于是,领导在大家的压力之下,又说,下周还是找个时间让教授过来一下再辅导一次……
特别真实的案例!!
4
人的纠结、矛盾,很多都是利益最大化的产物,总是想找到最好的选择,总是想找一个N全齐美的,总是想进可攻、退可守。可往往随着年龄增大,遇到的各种事物的增多,往往越难利益最大化。很难有这最优的选择,大部分都是必须要牺牲一些东西,来获得一些东西,只能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
其实,利益最大化也无可厚非,我觉得,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努力的方向啊。但还是要把握一个度才好,不能苛求。共勉。
难得回老家,赶紧写完,自己到熟悉的东环路上转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