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家过年,在家庭群里偶然发现前几天回家待了一周刚返回晋江的二妹居然在家,就问怎么又回来了?她轻描淡写的说当天老妈做了个手术,所以又赶了回来。
我心里咯噔一下,一直健康的老妈,突然说做手术,而我竟全然不知,回想这些年,我一直在外地工作,除了每年逢年过节,偶尔回家也是待上3.2天就离开。
让我想起人生就像是一张A4纸张
如果你今年20岁,那么已经走完了五分之一的路程。
如果你刚有孩子,在孩子幼儿园前你能和他朝夕相处的日子屈指可数。
假设我们的父母平均50岁,她们的人生,已经走完大半岁月。
如果我们朝夕相处,还可以有2.3十年岁月可以相守。
而如果像我一般,几个月见一次,每次就那么几天,那么,留个彼此的相处时间,只剩下那么几格……
多么残忍直观的表格,我们每天忙碌当下,时常迷茫前途,偶尔为了爱情撕心裂肺,但是亲情,特别是远在家乡最亲的父母,却时常被忽略!

我们这些做晚辈儿女的,总是要把父母对我们少年的疼爱无休止地拉长到青年和中年。
只要父母健在,就永远把老人当作当年三四十岁的壮年去对待,永远把自己当成少不更事的孩童去享受父母给我们的心怀和疼爱,哪怕自己已经是壮年,而父母长辈们已经步入老年的行列里。
因为这种疼爱河流一样渊远而流长,我们便以为那疼爱是可以取之不竭的;因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所以我们也并不把那爱放到心上去。
许多时候,甚或把那疼爱当作累赘和包袱,当作烦琐和厌恶。
直到有一天,长辈老了,父母病倒了,我们才明白父母和长辈,都早已为了生活和儿女、日子和碎琐,精疲力竭,元气耗尽;而我们,也已经早就不是了少年和青年,不是了青年和壮年。
父母和长辈,在此之前,他们为我们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可我们,能做的一切却都不是为了他们呢。
现在,他们年迈了,不能下田耕作了,不能到车间工作了。而陪伴他们的,只能是赋闲的无奈和一日日的衰老时。
甚或从他们迎面走来的日子里,只能是疾病和死亡时,我们该明白我们的角色不光是自己儿女的父亲和母亲,不光是妻子的丈夫、丈夫的妻子。
不光要为自己的事业、贪念努力和钻营,我们还应该把我们欲望中的努力拿出那么一丁点儿给他们,把我们十个指头中的二十八节指骨分出一节来,让他们使用和抚摸。
应该让他们清楚地感觉到,他们这一生,是确确凿凿生过儿女、养过儿女、有着儿女的。
我们应该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和生活一样,让他们的生活过得确实和日子不一样。
有句话叫做:要让我们成功的速度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多么扎心,什么时候才算成功呢?什么时候物质才能足够到可以让自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带她们去环游世界呢?
这也是我开始从事旅行行业的初衷,为了获得更多免费的旅行机会,带上我那个被生活伤害的遍体鳞伤,却依然热爱生活,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妈妈,带上她出发,去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是否如她所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