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寿 = 做 管
一一重阳节漫淡
顾 冰
人到晚年,又多了一个节日,老年节,亦即重阳节。
怎么过这个咱老年人自己的节呢?我想图个新鲜,说说以往没有人说过或者很少有人说的话。于是,就想到了这个文章的标题。
显然,有人一看到这个标题,一准以为我精神错乱,一派胡言乱语,长寿怎么会等于做管呢?
现在,我就慢慢给你道来。
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尊崇管本位的价值观念,也就是以管为贵,为管则富,三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怎么不叫人趋之若鹜!大凡,人一出生,直至从地球上消失,只有几十年有限的时光,却毕生都在追求做管发财。比较典型的,要数《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他从19岁开始科举考试,考了44年,最终仍名落孙山,实在是惨不忍睹,只得在他的鬼神世界里,嬉笑怒骂,发泄心中的不平。还有一个人,比这位柳泉居士幸运得多,他就是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他历经34年的寒窗,在54岁时,中了广东乡试第七名,成了一个举人。于是,他的生活瞬间发生了改变。其一,老丈人由鄙夷变为奉迎,他再不用受老丈人的气了。以往,因他一心攻读,养家糊口全靠妻子,还要丈人时常接济,因而常常受到丈人羞辱,被骂作现世报、穷酸相、臭扒粪的,可一朝高中,那位胡屠户,转眼便称他是才学高、品貌好的贤婿老爷。其二,与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张乡绅,也巴结他这个曾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穷秀才,立马跑来与他结交,成为世交兄弟,还出手宽绰,一送就是白银五十两,三进院的宅子一所。其三,其母因儿子中举,乐极生悲,一命呜乎,若在前日,连下葬的钱也没有,但这会儿,全城的乡绅都去吊唁,连县太爷也亲驾叩拜,一场葬礼,风光无比,化了三百两银子。这些变化,也许极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范进能忍辱负重,孜孜以求,潜心科考,原来,这个晚到的举人,一下子就改变了他的命运,能给他带来这么多好处。咱毋须轻侮于他,范进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取得功名,是正当的,无可厚非,比起那些使用卑劣甚至罪恶的手段,窃取不正当利益的,不知高尚几许。
话又说回来,像范进这样的有几人,像蒲松龄这样郁郁不得志的,又有多少!父母人人可做,但父母官却少之又少。
然而,在古代,即使你年轻时做不了官,但到了一定年纪,也会管爵加身。据记载,在清代,曾办过多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康熙皇帝六十岁时,他感叹往昔帝王大多短命,而自己年满花甲,心中十分满足,便突发异想,办一个老人宴会,和大家在一起聊聊天。这次宴会,参加者都为全国65岁以上的老者,朝庭报销路费,并免费提供食宿,一共到了一千多人,场面尤为壮观,谓之千叟宴。这些老人做梦也想不到,平常县太爷也难以见到,如今却能进皇宫,尝御膳,还能一睹龙颜,何等荣耀!从此,康熙皇帝便得了个慈善敬老的好名声。
到了乾隆时,他也模仿他爷爷,要办千叟宴。这次千叟宴,年龄放宽至60岁,规模也大大超过他爷爷,一共达三千多人,待遇更是空前。一是每个参加宴会的老人,都能得到一块乾隆帝赏赐的“养老银牌”。这银牌做工精致,底面有如意祥云、福山寿海图案,正面刻有“太上皇御赐养老”字样,背面刻“丙辰年皇极殿千叟宴”。这个银牌,不仅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还是老人身份的象征,地方官府会给予特殊待遇,给他们养老送终。二是对达到一定年龄的人,封赏管职,对年满90岁以上者,封七品顶戴,100岁以上者,封六品顶戴。其中,有一个人叫郭中月,92岁才考上秀才,在千叟宴上,他已140岁了,乾隆皇帝直接封他为进士,这对那些一辈子都未中举的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也使乾隆皇帝俘获了人心,倡导了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毕竟很多人苦苦奋斗一生,也混不到这个管职,但他们却仅凭长寿,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得。你说,是不是长寿比博命更重要,长寿就等于做管?
说到这儿,你会说,你这是啥时候的老皇历,现在,活得年岁长了,还会封管晋爵吗?确实,你活到90岁、100岁,未必会任命你当个楚长、听长,但相比于那些早逝的管元,他们也许没有乘过高铁,没有玩过手机,你何尝不是过上了做管的幸福日子!其次,只要我们健康地活着,不管养老金高低,每月都有,但管元养老金再高,待遇再好,人不在了,养老金也就归零了,不是好过当管的了吗?再者,政府对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逐年增加,对高龄人员,还有特殊倾斜照顾,只要你活得长久,说不定会把当管的远远甩在后头呢。这些,都是从物质层面而言,从精神方面讲,有的管元退休了,因不廉、不洁,而时时惴惴不安,生怕东窗事发,秋后算帐,而普通老百姓,绝无此忧,吃得下,睡得安,不是比有的管元过得好吗?
愿我们大家都健康长寿,做一回梦寐已求的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