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短片《奔赴光影》用现实又饱含热情的镜头语言,构建了一幅当代中国人观影现状的图景。
中老年人习惯了在家看电视,听戏剧,但他们也曾经是电影院的常客。
但因为身体方面的,出行方面的种种原因,他们早就不再是电影院的受众。
另一方面,鲜有适合中老年人的电影也是阻碍他们走进电影院的重要原因,但有时候,他们未必就不想重温在电影院里尽情于光影之间的那种畅快。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开会加班,忙了白天忙黑夜,电影好像越来越像是一种奢侈品。
不到春节、国庆这样的长假期,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电影院看电影。
更不必说是被学习压力和升学焦虑困住的孩子们,早睡早起是公认的孩子们的作息习惯,观影只有在假节日才有可能成为家长对他们的恩赐。
大学生可能是电影院最重要的受众群体,情侣们在电影院上演一出浪漫的约会,同学好友相约去看一场视听盛宴,可大学时光匆匆而逝,很快就会成为远离电影院的那部分群体。
短片最后,所有人跑向电影院,时间也从最初的19点05(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来到了2002年,然后短片所呈现的现实世界和电影世界里的人都在奔跑,交叉剪辑中似乎有一股热血在逐渐沸腾。
电影院对于电影的意义远不止于“放映场所”,它通过独特的沉浸体验与社交属性,让观影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仪式。
在专业音响与巨幕的加持下,观众能完全投入到电影的奇幻世界,黑暗环境也隔绝干扰,强化情感共鸣。
同时,影院是情绪共享的空间,笑声、掌声,或是与亲友共度的时光,都让电影超越个人娱乐,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电影院不仅是电影展示的平台,更是连接艺术、技术与观众的情感场域。
当日常观影需求由流媒体满足,电影院则将承载那些我们渴望仪式感、寻求共鸣、追求极致视听震撼的特殊时刻,继续作为电影艺术最理想的呈现殿堂而存在。
在效率至上的时代,刻意保留一段沉浸式的观影时间,恰是对抗生命虚无感的精神实践。
电影院不仅是放映故事的黑匣子,更是现代人暂时卸下生存重担,重新确认生活温度的精神驿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