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禅者的初心》
禅修的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不是只有坐禅才算是禅修。
就像道元禅师认为,煮饭做菜不是一种准备动作,这本身就是修行。
煮饭并不是单单为自己准备、或为别人准备食物,它是一种真诚的表现。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可以视为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互动表现。
有一次大家在喝咖啡的时候,一位女士抱怨说兼顾禅修和家庭主妇的角色太难了,她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沿着一个梯子往上爬,可每向上爬一节就会掉下来两节。
而铃木告诉她,要忘掉梯子,在禅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在地面上的。
这位女士把禅修当成了一项任务,或者说当成了一种固定的形式,心中存有目的性,于是患得患失。所谓的修行不需要过于关注,应当顺其自然,静心感悟。
我们应该品味手边正在做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是为了别的事情在做准备,而是在不断地修行探索,不要把禅修或者家务当成负担,无论做什么,心无杂念,不期待什么,只管去做就好。
佛陀时代,印度思想与修行强调通过苦行将精神从肉体里释放出来。
但佛陀发现,如果进行苦行,一旦回到日常生活,肉体的欲望又会强化,而曾经的努力也就付诸东流,一切都又要重新开始了。
所以,佛陀在经历了苦行后,更关心怎样活在当下,我们要怎样在尘世得到开悟。
铃木俊隆禅师对于如何禅修,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要远离兴奋,禅不是某种兴奋,禅只是全神贯注于我们一般的日常事务。
太兴奋的人,一时冲动下,往往会荒废学业、荒废事业,跑到深山野岭去坐禅,但这并不一定是他真正的兴趣,也许只是好奇,过一段时间后,就不愿意再去坚持。
只有当心是宁静的、恒常的,将禅修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或者将生活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修行,这才是铃木禅师想要传达的禅修的正确方式。
当心能平静下来,即使身处闹市,也不会被外界干扰,在学业或事业中投入精力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其次,如果忙个不停,也很难有好的修行。
只要能够对宁静平常的修行持之以恒,你的人格特质就可以建立起来,而如果你的心总是忙个不停,就没有时间去建立自己的人格,因此也不会有所成就了。当然这里的忙,是指急切地想要一蹴而就。
就像现在很多人感觉买的馒头没有记忆中儿时的香味,这是因为制作过程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精细,从播种到秋收,从和面到成型。每一步能简则简,每步都很忙,想要赶紧进入下一步。时间是节省了,却缺少了那么一点味道。
同时,修行的时候要努力,不要骄傲。修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正确的方向,朝正确方向做正确的努力是不可少的,如果努力的方向不正确,而自己也没有察觉到的话,就会空忙一场,铃木禅师指出修行的方向应该是“从有所成转向无所成”的。
所谓“从有所成转向无所成”,意味着我们的努力不应该以追求结果为目的。当有了太多的目的,修行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多余的成分,而这些成分是应该丢弃掉的。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so,成功是要付出努力并付诸行动的。而成功后的心态也极为重要,要保持一颗平常的,戒骄戒躁。
当我们做一件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时,觉得自己很好,就很可能心生骄傲。这时骄傲,就是多余的成分,我们需要摒弃这种骄傲的心态。抛弃了这些,才可以让自己的修行,不至于走向错误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