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是青州?
可能得从青州历史沿革和此地南北朝时期佛事活动两个角度看。
现在的青州市位于济南和青岛中间(这三座城市之间有高铁,交通超级方便,适合设计以刷展览为主、撸串儿为辅的旅游路线,还可以从济南坐一会儿高铁去曲阜)。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周礼》、《吕氏春秋》都把青州列为九州之一,可见它有多古老。
北齐 彩绘菩萨半身像
除了历史悠久,青州的位置还特别重要。它号称“半岛走廊”,向东可至山东半岛,向南可达江浙,向北可抵京畿,向西可通中原。在南北朝时期,多次成为战争前线,青州百姓太倒霉了。
青州曾有60年的时间处在东晋和南朝宋的统治下,但它处在刘宋边界。
北魏与南朝宋地图(局部)
逐渐强大的北魏也盯上了这块交通枢纽,不夺青州,中原、河北不能安生。但是对于刘宋来说,一旦青州失守,山东东部、北部也将难以控制。双方经过四次激烈而残酷的战争,青州在公元468年最终为北魏所得——这也意味着北魏基本统一了北方。
北魏与南朝齐地图(局部)
北魏打下青州之初,为防止当地人的反抗,曾将青州大户人家迁往首都平城(现在的大同),北魏孝文帝时期,在宽容开明的政治氛围下,当年被迫客居平城的青州人被“落实政策”,回归故土,建设家乡,青州得到了50年的平静发展。直到北魏后期,多地爆发农民起义,青州再次被卷入连年战火。
公元534年,高欢拥立傀儡小皇帝孝静帝,建立东魏,并打败了在青州拥兵自重的刺史候渊,青州从此纳入东魏版图。
梁 东魏 西魏时期地图(局部)
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为皇帝,建国号为齐。
北齐和一部分北周、南朝陈地图
北齐只存在27年就被北周灭了。
地图上用颜色标注的政权更迭,不知现实有多少生民百遗一、白骨露于野的人间惨剧。战火纷飞的乱世,百姓更容易接受宗教,在宗教中寻得精神寄托。此外,青州在刘宋和北魏有两段稳定期,经济社会得到恢复和发展,为造像活动打下基础。人口的迁移又让南北方士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为造像艺术风格提供文化资源。
更重要的是,青州自东汉末年起逐渐形成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有学者从青州地区汉代墓葬石刻上的佛教造像形象判断,佛教在东汉末便已传至青州。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青州出现了第一座寺庙宁福寺。东晋末至南北朝初期,青州已然成为山东地区的佛教中心。刘宋统治青州的60年里,著名僧人法显从天竺取经归来,在当时属于青州的崂山登陆,并在青州传播佛教,龙兴寺也兴建于此时。而且这一时期青州不在北魏版图内,未受魏太武帝灭佛影响。佛家有“像教”之称,借由造像吸引大众。北魏时期,按照宿白先生的观点,是青州石佛造像出现较多时期,因达官贵人热衷雕刻造像。龙兴寺窖藏最早纪年的造像便是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的。北齐是青州造像的极盛期,举国笃信佛教、雕刻造像成风,因为在蛇精病家族统治下的生活太苦了,似乎人们只有一门心思修佛,不计成本地造佛,寄希望于宗教,才可得到些许安慰。
北齐 贴金彩绘佛头像
然而北齐造像的面容却没有一丝悲苦。
北齐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青州地区南北朝时期经济的雄厚、文化的多元、宗教氛围的浓厚和人们的推崇似乎都能解释为什么以龙兴寺窖藏为代表的青州造像会在北魏后期—北齐的百年间就达到了足以改写艺术史高度。
北齐 彩绘菩萨半身像(局部)
艺术风格受到的影响后面单说。
一个擅长出黄片儿的白平衡苦手得说明一下,石灰石本来是灰蓝色的,展厅光线太暗,拍出来修了半天还是无法还原实际看到的颜色。我差点把废片转黑白,然而龙兴寺窖藏令人惊叹也在于它们有彩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