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表哥讲过板门店的故事。他是志愿军战士,曾在“三八线”附近打过多次拉锯战。他说,板门店是个小山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只是后来停战协定在这里签署,才在世界上出了名。真没想到,40多年后我竟也来到了表哥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我们乘坐方面安排的匈牙利造的红色豪华大巴车,从平壤出发,奔驰了3个多小时,一路顺风地到达了板门店。到了板门店,方知板门店并不在“三八线”上。北纬38度线位于板门店南侧5000米,而板门店是实际军事分界线的所在地。
一进入这个位于砂川河畔、两山之间的小村镇,立刻被凝重的氛围所包围。一块水泥方塔上画着巨大的宣传画:在朝鲜半岛为背景的前面,高耸着1只食指,用韩、英文写着“朝鲜只有1个!”(Korea isone!)令人有心灵震撼之感。
经过检查和耐心的等待,我们进入了军事区。但见路两侧全是水泥墙。墙上用粗粗的铁链拴着十几块巨大的“水泥滚石”。有一个上面布满钢钉,呈放射状。不言而喻,万一发现对方入侵,滚石便会滚入道中,形成路障,即便最先进的战车,也难以逾越。
板门店里却是草叶青青,百鸟齐鸣,一派平和、安静的气氛。1953年7月27日,在一座夜间突击建起来的长方形木屋中,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金日成、彭德怀都在上面签了字。
这个木板房位于7幢简易木板平房的正中,现在可供游客自由参观。南北两侧各有一门,军事分界线就在正中的桌子下穿过。双方游客可以在室内来回跨过分界线走动,但都不敢走错了门。房子外面,美国大兵嚼着口香糖,优哉游哉地闲逛着;韩国士兵双手反背,两脚叉开,形若木雕,看上去累得不得了;朝鲜官兵却很自然,甚至微笑地和游客一起照相。交战双方的军人,隔着一条突出地面仅5厘米高的水泥线(即军事分界线)相视而立,倒也相安无事。
我小心翼翼地走近这条分界线,一边看着朝鲜军人,一边看着美国大兵,把脚悄悄地放在这条线上,请同伴们照张相。因为我正在线中间,南北两方军人只是看着,没任何表示。我想,哪怕再倾斜一点点,恐怕就要有麻烦了。
隔着那7幢淡蓝色的木板房,南北两方各建起一个独特的建筑。南方的是三层楼,呈双飞虹式,叫“自由之家”北方的也是三层楼,但远比南方的高大、雄伟,名曰“板门阁”。登上阁楼的顶层,可以向南望得很远,很远……
离开板门店时,已是日暮时分。一座造型别致的纪念碑使人难忘。那是金日成逝世前,在一个呼吁统一的文件上最后签名的手迹。字体流畅、有力,表达了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立场。
临上大巴时,我请人民军的一位中士签名,他想了一下,飞快地用老式钢笔在我的笔记本书写道:“欢迎到板门店参观。1999.10.17”。但却没署名。导游说,这是纪律,不便署名。
再见,板门店!晚安,板门店。
敬请关注和传播本公众号
亲历共和国往事 感悟红色的记忆 难忘的家国情怀 尽在短笺长卷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