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读书,但是读了后感觉什么都没有记住,脑子里一片空白。真不明白那些快速阅读一个月读几本甚至更多的人,他们是怎么阅读的,真的能够记住多少,还是一种习惯。但肯定有人是读书高手,他们读书是为了抓取适合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整篇书一页一页的去翻读。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追求量却忽视了质,认为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质同样可以提高。可能事实未必如此。包括网络上盛行的各种干货,各种解读,那只是作者自己的见解未必适合于普罗大众,但很多人却感兴趣认为自己也能够快速把整本书的精华吸去了。而我个人更看重的是自己去啃一本书,去理解了解这背后的原理,也就是推演过程是怎么来的。
一个观点或一个结论肯定是有很多依据去支持,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就得到那个观点或者说结论,它们是怎么来就需要了解这背后的推演过程。其实有些书也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可能真正有用的就那一两页或一两句话,那确实是需要高手的方法去了解和把握其中的重点在哪里,如果一页一页的翻肯定浪费时间,至少目前自己是没有掌握到这个方法的,所以很多时候一本书读来读去,发现收获也就那么一点点。当前对自己也没有太多要求,只是希望自己每一天能够花一点时间读一些书,先把这个习惯养成,本来这就是一个潜移默化慢慢积累的过程,减少功利性吧。
自己也在准备,后面所读的每一本书,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做一点理解或记录。先不论效果怎么样,关键是用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一直都在说我们懂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其实很多东西我们看似理解看似明白,但根本没有弄懂那是什么。真正的理解,真正的明白是建立在你的行动之上,也就是知行合一。如果你无法做到知行合一,说明你根本不懂,懂的也只是泛泛而谈。所以以后不要轻易说自己知道某个东西或者懂得,除非你把它变为现实,除非你在现实中运用。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是统一的,并不是分开对立。很多时候自己也一直在思考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当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这几个字的意义又是什么?也可能是在我们想到某个东西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知道怎么做,并且有把握把它变为现实。在我们做的过程中也检验了自己所知道的是否正确。所以二者是统一的,是不可能分割的。
就像你读完一本书或者懂读懂某个道理,如果你只是读完或读懂没有去实践,说明你还是没有搞明白一切,也只有把你从书本中所了解所理解的运用到实践之中去检验是否正确是否可行,也许你才渐渐的懂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