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无杂草,认识的都是宝。
有一种植物,有"长生不老药"的美誉,在古代挖出来,处理好后用丝绸包括着,进贡给皇帝,非常珍贵。
它是四季常青的小乔木或者小灌木,茎杆直立,呈圆柱形,直径4 公分左右,高达5米左右,树皮呈灰褐色。小枝青绿色,有纵向细条纹,有金黄色的毛。
根部呈纺锤状或结节状膨胀,长约3~8公分左右,直径0.5~3公分左右,表面棕黄色至棕黑色,有细皱纹。闻起来有香味儿,稍微苦,有清凉的感觉。
叶子互生,革质,呈卵形、椭圆形至近圆形,长约2~5公分左右,宽约1~4 公分左右,基部圆形,顶端长渐尖或尾尖,正面绿色,有光泽度,背面苍白色,嫩叶有棕褐色柔毛,随着生长慢慢脱落。叶柄长1公分左右,有褐色柔毛慢慢脱落。
腋生伞形状花序,一般6~8朵花序集中长在一个短枝上,一个花序一个苞片,有7朵花。花被片6,呈黄色或者黄绿色,还有外乳白色,内紫红色。花梗长约0.4毫米左右。
花落结出卵形或者近圆形的果实,长约0.5~1 公分,直径4~7毫米。
就是这样的一种植物,叶子散发出香气,是理想的观赏植物,它还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而被人们当作珍品,受到青睐。
它理气止痛、温肾散寒,缓解胸腹胀疼、胃酸反流、肾阳不足、改善消化不良、胃部疼痛等病症。
你知道它是哪种神奇的植物吗?
它就是中草药乌药,有人也叫它矮樟、铜钱柴、白叶柴等名字,为樟科多年生小乔木。
它分布在我国的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等地区。生长在海拔200~1000米的向阳山坡草地、山谷里、灌木丛等地方。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能力强。
它花期3~4月份,果期5~11月份,全年均可采挖根部,捡除杂质清洗干净,切片晒干备用。
它的干燥块根入药,味辛、苦,性温,归入肺经、肾经、脾经、膀胱经。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止血散瘀等功效。
主要对寒凝气滞、胸腹胀疼、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等病症进行治疗。
它可单用,也可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把它与益智仁、山药等搭配使用,可治疗肾阳不足、膀胱虚冷引起的小便频繁、小儿遗尿等。
把它与甘草、香附等搭配使用,可治疗胸腹肋闷痛。
《本草衍义》记载: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本草求真》记载: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本草纲目》记载: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急,止小便频数及白浊。
它含有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呋喃倍半萜、有机酸、鞣质等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功能、妇科调经等作用。
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可直接煎水服用,一般用量干品6~10克。
也可与其他中草药搭配煎水服用。
也可与其他中草药搭配,制作成丸剂、散剂使用。
也可泡酒服用。
也可熬汤食用。
果实、根、叶可提取芳香油,制作香皂,种子可磨粉杀虫。
注意,乌药虽然很好,但是,因个体差异,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
首先,它不可过量和长期使用。
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
孕妇,禁用。
过敏体质者,禁用。
中草药配伍有诸多禁忌,为了安全起见,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谨遵医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