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哲学/现代之二6《人的境况》汉娜.阿伦特3

经典哲学/现代之二6《人的境况》汉娜.阿伦特3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3-11-15 21:19 被阅读0次

虽然阿伦特认为行动与言论是一致的,但是实际上并未如此,行动还可以包括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等诸项活动,真正重要的是,行动的参与者是相互平等的,无论是大公司的董事长,上班族,主妇或学生,都需要摒弃社会权威,平等地参与到表象空间中,互相批评,这就是行动的条件。

阿伦特感叹道,近代以来的劳动社会倾向于将表现表象空间视为等闲,也就是说,近代社会认为,如果你有闲暇的话,那你就劳动吧。

在以维系生存规定一切价值的劳动社会,行动被认为纯粹是对时间的浪费。

人的动物化

在《人的境况》最后,阿伦特探讨了近代社会沦为劳动社会的原因,并将其根本原因归结为基督教的生命观。

阿伦特写道,古希腊将工作和行动置于劳动之上,基督教却颠倒了这个顺序,基督教认为,人的生命是最高级别的善,因此,工作和行动从属于必然性,基督教不像古希腊一样对劳动避而不谈,反而认为劳动是神圣义务。

在古希腊的城邦,人们需求通过言论留下不朽命名。但是到了近代,不朽的只剩下生命的延续,近代社会仅仅追求通过劳动维持生命,人需求退化为动物。

亟待更新的原理

阿伦特在本书中提出的劳动、工作及行动三个概念,确实在人的生活中占据本质性位置,其中公共领域是行动平台的观点,对于构建社会也具有参考意义。

但是,阿伦特对近代社会的批判,具有先入为主的悲观色彩,其观点鲜明地体现出他直面压倒性的工业化浪潮时的危机感。因此,其中对社会的批判,并未触及根本原理层面。

然而,如果以此批判阿伦特,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真正应当做的是,结合现代社会的状况更新阿伦特的观点。

阿伦特生活的时代与现代的根本不同在于,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爆炸式普及,人的生存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阿伦特所说的劳动工作,其行动也都与当初大相径庭。

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继承本书把握人的生存的根本条件、构想完全满足这些根本条件的社会的立场,继续探索历程。

相关文章

  • 《汉娜·阿伦特》:思想家在常人没有想法的地方思考 | 花点时间

    今天是周三绿色乐活日,跟大家分享一个值得花时间的电影——《汉娜·阿伦特》。其根据德裔美籍哲学家、犹太人汉娜·阿伦特...

  • 有多少“平庸之恶”?

    昨晚看了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是通过对汉娜阿伦特一生中一个重要事件的描述,去展现汉娜阿伦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 《人的境况》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

    原作名:The Human Condtion ISBN:9787208143180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阿伦特力...

  • 积极生活

    我在之前从未读过汉娜•阿伦特,只听说过她在著作《人的境况》里提到过“积极生活”这个词。没读过就算了吧,反正我今天...

  • 汉娜阿伦特哲学笔记

    1阿伦特关于极权主义的理论:新的评价 玛格丽特.卡诺凡 阿伦特通过其对二战的体验去理解极权主义,并由此阐发了一系列...

  • 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说过,没有头脑的鲁莽,无可救药的迷茫,或是自鸣得意的背诵已经变得空洞琐碎的真理——在我看来是我们时代最显...

  • 汉娜·阿伦特

    我这一生中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集体——不爱德意志,不爱法兰西,不爱美利坚,不爱工人阶级,不爱这一切。...

  • 爱情值得相信

    一禾之火 今天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故事,最吸引我的是她和老师海德格尔的爱情。 汉娜算是特立独行,有思想有理性的,...

  • 重读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标题,然而在写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理解和感悟.西方对她的评价是“继马克思以后2...

  • 哲学课1思考2019-03-30

    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汉娜•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类似于鲁迅先生笔下麻木不仁的国人有超越必须的劳动和工作之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哲学/现代之二6《人的境况》汉娜.阿伦特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jc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