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爸:不可以! | 徘徊在积极与消极之间家庭教育

聊爸:不可以! | 徘徊在积极与消极之间家庭教育

作者: 聊爸 | 来源:发表于2016-08-15 09:46 被阅读26次

2016-08-15詹晶明聊爸

在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不可以!”,是父母对孩子说的比较多的词语了,而“为什么不可以”,也就成了与孩子说的最多的道理了。

我们在说“不可以”的时候,常常是因为孩子处于危险的可能性中,我们讲的“为什么不可以”也就往往会告诉孩子,危险有多么可怕——比如很疼,会出血,会打碎,会看不见妈妈了等。

因此,孩子确实会在很早就了解到——危险是多么可怕的,但什么是危险的却很可能会被孩子的记忆定义为——妈妈不允许的。慢慢的,孩子会逐步养成做任何事之前,先窥视一下父母的脸色,猜一猜父母是否会同意,这猜一猜可不是【谨慎】,而是提心吊胆哦,久而久之,这孩子就会在面对新事物时,更容易习惯性采取消极应对,战战兢兢尝试的行为。

谨慎——行为时,处于积极观察和思考构建有效行为方式的状态。

提心吊胆——行为时,处于消极等待外界对自己行为做出“是非“”评判的状态。

其实,孩子【积极进取】的性格,不是在预设好的游戏中,被我们鼓励和教导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父母的性格行为倾向感染出来的。下面这几件事情,对孩子积极进取性格的培养影响很大哦!

1

当孩子做出危险举动时,用实际行动阻止比大声呵斥更重要。

比如妈妈在熨衣服,孩子往往会因为好奇而想伸手去摸熨斗。很多妈妈都会突然大声呵斥:“不能摸!危险!”,此时的孩子一般都会受到妈妈大声的惊吓,而哭起来,以为妈妈不要爱自己了。

当孩子懂得是妈妈不允许自己碰熨斗及周边的东西时,他会安心下来,但也从此不敢随意尝试碰触新事物了,除非得到妈妈的允许。时间长了,即使妈妈允许了,孩子也会处于消极的状态,因为他不能确定此行为是否会引发妈妈的突然呵斥。

在孩子做出可能导致危险的动作时,我们父母最不该做出反应就是——突然呵斥——因为这会吓着孩子的。而相对比较好行为是——父母情绪很稳定,动作和态度很坚决——将孩子带到别的地方去,或立即停止自己可能造成孩子危险的事情(熨衣服等)。

再比如一岁左右的孩子,往往有习惯把手中抓到的东西送到自己的嘴里,假如手中抓的是绝对不能吃的,会伤害到孩子的东西,像可能噎着孩子的,刺伤孩子的,脏的东西,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不能是惊恐、厌恶的呵斥,而要微笑着,快速拿下孩子手中的危险品,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到惊吓而又远离了危险。

孩子的消极心态,往往都是在受到我们成年的惊吓之后形成的。

2

经常对孩子的小“厉害”给予大赞叹。

在孩子什么不都不是很懂的时候,妈妈除了要给予孩子充分地肌肤,体味的安抚性照顾之外,还有好恶情感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比如当孩子不小心没有站稳摔倒时,却懂得用手去抓周边的栏杆,或者扶住墙体,或者椅子,尽管这些都没有成功,他还是摔倒了,哭了,但我们还是要在帮助他站起来的同时,大大赞美孩子竟然知道抓栏杆等,实在太厉害了。

甚至我们还会有意识地协助孩子重复几遍那些孩子的自我保护动作,重点是我们一定是在赞美孩子“他很厉害”,而不是我们在教导他,给他建议,让他学习。

我们喜悦的赞叹,会鼓励孩子不断重复这个正确的动作,而忘记了他刚刚摔倒时的恐慌,疼痛,使孩子的整个情绪处于快乐之中——这就是积极进取的心态。

再比如当孩子从地上捡起一张纸,父母不要立刻表达出厌恶的情绪,甚至呵斥“脏!不可以捡!”,而应该用很赞叹的语气表扬孩子能捡起地上的纸,真的很厉害,然后再让孩子扔掉,鼓励孩子去捡起其他比较有意义的东西,比如看起来比较漂亮的小石头。

3

孩子淘气受了伤,父母不要表现得过于大惊小怪。

孩子在自创的恶作剧中,常常带有一定的冒险性,也很容易让自己受伤。此时,父母无论是孩子在恶作剧中,还是受伤之后,都不要大喊制止:“听见了吗?不可以这样做!”或者说:“不听吧,碰出血了吧?活该!一会涂药还会更疼,我可管不了你了!”

其实,如果伤势不严重,只要稍微清洗消炎,敷点药即可的,真心用不着大呼小叫地教训孩子,如果孩子每次受点伤就被我们父母小题大做,我们的孩子也会很容易惊慌畏缩,行动变得很消极。

所以,父母平时在与孩子一起相处的时候,要更多表现的镇定,从容,微笑,无所畏惧的样子,这对孩子养成积极进取的性格十分重要。

除非有重大的危险,否则尽量不呵斥:“不可以!”

4

对于“不用操心”的孩子要多加关心和鼓励尝新。

对于孩子来说,最亲近的人就是妈妈了,与妈妈的频繁稳定地亲密接触,是促使孩子安全感满足、取得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孩子积极性格的培养,可以说常常得益于亲昵幸福的母子关系。

但是,不太需要妈妈特别照顾、操心的【乖宝宝】,却往往会被自动忽略,这种忽略会让母子之间的实际接触减少,虽然看起来,他们的母子关系还是非常好的。

也正是因为孩子需要保持这份非常好的母子关系,他会变得更加愿意,甚至习惯重复父母的要求,而不愿意去尝试新的可能性,或者挑战一些曾经被父母定义为“危险”的动作。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去分辨父母当时定义的某个行为是危险的,是不是对自己说的,或者那是对小小孩的要求,而不是针对他。

因此,很多“不用操心”的乖宝宝,往往是特别缺乏积极进取心态的。由此看来,我们父母对自己家的“不用操心”的乖宝宝,要更多关心哦,要更多鼓励他去尝试新的事物,要更多鼓励他去挑战一些可以把控的“危险”。

积极进取是孩子未来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境和压力的内心品质,这一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教育中提及的【精气神】之根本。

加入《聊爸》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可以获得更多专业的指导和培训,申请者请加管理员伯约先生微信:139 2887 5330(微信号)

相关文章

  • 聊爸:不可以! | 徘徊在积极与消极之间家庭教育

    2016-08-15詹晶明聊爸 在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不可以!”,是父母对孩子说的比较多的词语了,而“为...

  • 《幸福课》20幽默

    可不可以研究幽默 关注消极与关注积极的研究比例大概是21:1,关注消极与关注幽默的研究比例是97:3,比积极心理的...

  • 积极与消极,在一念之间

    这世上,本无烦恼,烦恼是自己想出来的。 弥尔顿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其实,快乐与烦恼,也只在这一念之间。 ...

  • 在消极和积极之间的选择

    多年来,我一直都对某件感兴趣的事情持有热衷于三分钟热度的态度,以至于每件事情都不能完整的坚持下去,今天也一样。 昨...

  • 怎样对待生活

    生活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消极、与积极一字之差,却是差之厘毫,失之千里,我不停的在两者之间徘徊,一丝的偏移都会牵...

  • 20190424:从积极避世到积极入世

    “积极入世”与“消极避世”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再加两个词:“消极入世”与“积极避世”,“消极”和“积极”表示被动与主...

  • 积极与消极

    每天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其实真的很有趣的。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天,生活定会还你微笑,耶耶耶

  • 积极与消极

    人是复杂的,没有办法用小孩子的眼光或是评判标准简单的来说某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更本质的原因,我觉得更因为人活着是一...

  • 积极与消极

    去年底左右加入公司,自打我加入后,我相信我给公司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施加,一是从我的专业...

  • 积极与消极

    今天学习的别让消极把你拉入海底。在生活我们有许多案例跟积极消极挂钩的,比如说今天我懒得动阿、今天起不来床阿之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爸:不可以! | 徘徊在积极与消极之间家庭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ku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