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里的四合院里,住着一位张局长。
张家住在四合院的最里边,三间大北房,绝对是院子里条件最好的一家,一来朝向好,坐北朝南,是正房;二来宽敞,三口人三间房,足够住;三来设施齐,屋子里接上了自来水管,装了电话。此外,张家的房子外面还有一个宽阔的长廊,其中的一部分被改造成了厨房,正合适。
这些,都是院子里其他住户没有的,毕竟,人家是局级领导,组织上还是尽可能为张局长一家提供了方便。可有一个问题是组织也无法解决的,那就是一家人的“方便”问题。
在北京住过平房的人都知道,平房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方便”之事的极不方便,院子里的各家各户都没有自家的厕所,甚至连院子里都没有一个厕所,要想“方便”,就得出院子上胡同里的公厕。这就特别不方便,尤其如果赶上闹肚子,那可就麻烦大了。
组织上一直想给张局长家修一个专用厕所,无奈,受限于无法安装排污管道,这事便搁置起来了。
所以,别以为北京的四合院多么讲究,住在里面多么舒适,如果你真的住过就知道有多不方便了。
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一家人有钱或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
还有更有钱的人为了摆阔气,就建三、四个合院,前后相连,颇为气派。
过去,一座四合院就是一户人家,拥有四合院的人不是达官显贵,就是有钱人家,平民老百姓是住不起四合院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合院从使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改变,院落不再是独家所有,而是变为多户居住的大杂院。人口又不断增加,房子不够住,各家各户就在自家房外接出来一半间小屋。慢慢地,院子里的空间越来越小,环境也越来越乱。
想当年,我家就住在一个超级大杂院里,其前身是一座由四个合院组成的四合院,想必曾是一个大户人家。我家搬进去的时候,原先的四合院早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房子不再呈东西南北合围状,而是变成了一排一排的小平房,每一排房子住着五六户人家。
几乎每家每户都在自家房前接出来一间小屋,一般都是当厨房使,我家也不例外。我爸爸手巧也能干,动手把院子里的自来水管引进了自家小厨房,这一点和张局长家一样。同样,我们的“方便”问题也只能走出院子,到胡同里的公厕去解决。
小说《钟鼓楼》里的四合院,就是一座由前后两个合院组成的四合院,如今,它已经沦为了大杂院。
1982年12月12日,是住在里院西屋的薛家二小子薛纪跃结婚的大喜日子。这一天,整个大院注定是热闹非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