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超市要东西,你不给他买,他使劲儿地哭,你该怎么办呢?当孩子在家里不高兴了,大声哭,你该怎么办?
有耐心的父母,可能会蹲下来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然后给孩子擦擦眼泪,想让孩子走;而没有耐心的父母,则会为了自己的面子,把孩子吵一顿,或者把孩子强行拉走。
有智慧的父母会怎么做呢?按照心理学生活化的方法,王纪琼院长做了以下流程:
家长会把孩子抱回家之后,启动孩子哭闹不安的应对流程——
第一步,先告诉自己,我生的是一个心理发育正常的孩子,改变父母觉得孩子哭很烦的认知和想法。
第二步,告诉孩子,“乖,不高兴,不开心,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在咱们家是可以哭的;但是,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可以再哭一会儿,等你不哭了,咱俩再聊聊?”
此时此刻,父母要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定海神针,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引起自己不耐烦的情绪。
第三步,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说,“妈妈,抱抱”,当孩子这么说的时候,不允许父母抱孩子,这看似“残酷”,其实父母一抱孩子,就打破了他情绪的稳定性。
父母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博弈能力,让孩子在自己的情绪里多呆一会儿。
第四步,当孩子哭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哭,父母得在孩子身边,干点稳定性强的事情。
比如:打毛衣、擦桌子、看书等等。
第五步,等孩子哭得差不多了,父母可以去问问孩子,“乖,你是想再哭一会儿呢,还是现在不哭了,咱俩谈谈?”
如果孩子不哭了,就进入第六步;如果孩子还哭,就让他再哭一会儿。
第六步,跟孩子说,“乖,你既然决定不哭了,那就去卫生间洗洗脸、擦擦脸,平复一下情绪,喝杯水,做一下情绪管理,然后过来找妈妈(爸爸),我在这儿等着你”。
第七步,这时候,可以抱抱孩子。
抱孩子有两个标准,一是左侧位抱孩子;二是要让孩子的双脚离地。
第八步,开始和孩子进行沟通和对话。
沟通和对话的原则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指责孩子。
有了这个流程,父母再看到孩子哭,已经不是孩子哭了,而是通过哭这件事情,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等;从这个角度来认知,父母就不会被带入孩子的负面情绪中了。
教育的时机很重要,把孩子的每一次犯错,当成我们觉醒孩子、和孩子拉近距离的机会,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平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