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学习法,这是从周岭的《认知觉醒》这本书里学到的。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将我们的情绪触动作为所要学的知识的筛选器。
凡是触动我们的事物,就是与我们现在自身需求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作为切入点去深入思考和学习,就会让自己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进入拉伸区,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
在找到触动点之后,要做的是把触动的连接点与我们原来的认知体系产生紧密的连接。这种连接越多越好,越多意味着新知识可以和原来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内化,升级迭代。
那么怎样这种连接变得紧密,让触动点变成真正能改变提升我们的切入点而不是触动之后不能为我所用的“伪触动”呢?
有三个方法:
一,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去解释这个新知识点。
这其实是新旧知识的一个融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能够解释出来、说得明白,说明懂了。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了一段醍醐灌顶的话或一个观点,觉得很触动,当用自己的话去表达的时候却发现说不出来。这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地理解它。
这就需要我们多思考,有深入的了解,直到能够很清楚地说出来。这与费曼学习法不谋而合。费曼学习法认为,当你把一个复杂的知识点说的普通人都能听懂,说明你真懂了。
了解他。这种的,这说明这个知识点和我们的原有的知识体系建立的连接,还不十分的紧密。这就
二,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地提取知识。
比如写作。我看了很多写作的书,可是到自己写故事时还是不知道如何下笔,这就是没有将知识点与自己原来的知识体系建立很强的连接,在写的时候用不到书中的方法,尽管读的时候很受启发。
用倒推法,可以试着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想一想它和我们的关联。看看这个知识点可以在我写作的哪个步骤中可以用到?是构思情节还是编排结构?是塑造人物还是一个吸引人的开头?这样就会思考如何把这个知识触动点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
三,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不断的用它就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
作为学习来讲,运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改变是我们的最后的胜利。
这也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一个思路。先写这本书里比较触动我们的地方,然后写它与我们现实之间的关系,最后是我们能在生活中怎样去运用它。
在生活中经常练习或者使用这些知识,使关联性变得越来越强,直到成为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才是触动之后深入链接最终成为我们认知体系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