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孤独感或存在感有关。存在感不强容易导致睡眠不良。以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网络应用,正在成为人类刷存在感的主要寄托。
昨晚睡得好吗?
你的朋友圈,证明了你的存在?
“昨晚睡得好吗?”每天起床后,我们往往会收到这样一句问候。大多数情况下,睡眼惺忪的你只是摇摇头,打一个哈欠,然后拿起手机,看看朋友圈。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我们似乎都没有睡好过。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这样吗?问问你身边的朋友。
或者,关注一下好友的朋友圈。看看他们是否半夜“发神经”,在群里讨论社会热点;是否一大早就赞转评,分享鸡汤文章。
睡不着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发一条朋友圈,告诉大家:你有空;睡不醒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发一条朋友圈,提醒别人:请勿打扰。睡眠好不好,看看朋友圈就知道。
刷朋友圈,是刷存在感。刷存在感,是为了寻求更多认可。但越刷,就越牵挂。越牵挂,便夜不能寐。
不知是谁发明了这个世界睡眠日,怎么会有这么一个节日?今早看新闻,有个什么《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新鲜出炉,其中谈到,竟然有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还有93%受访者表示睡前会玩手机。明白了,是该有这么个日子,大家才好一起研究一下睡觉啊。
睡觉前,你的习惯是什么?看看朋友圈,写写文章,还是做一百个俯卧撑?心理学家也说了,大多数人睡不着,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因为怕孤独嘛。
担心被遗忘,会时刻刷新朋友圈;害怕被忽略,便拼命到处点赞。朋友圈,便成了你存在的证明,却也成了你的牵绊。
你的朋友圈,出卖了你的生活?
朋友圈,其实是个很可怕的所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暴露无遗。
早晨我问你,昨晚怎么没睡好?你抛来一个暧昧的笑容,带着调戏的口吻说,“没睡好,是因为想你啊。”
你骗谁啊?你的朋友圈早就出卖了你。
半夜12点,你还在群里讨论什么约会时该不该聊前任的话题,说谁谁谁就因为这个,初次约会没能成功。凌晨4点半,你又转发了一篇老龄化的文章,还点评说什么,“趁青春,要好好享受生活”。
半夜三更发朋友圈,你是在享受自己的生活,还是在糟蹋朋友的宁静?你的生活可以没有规律,但为何搅乱了我的睡眠节奏?孤独是一种心理疾病,不仅伤害自己,而且危害他人。
其实,不关注你的朋友圈更新,咱们也是好朋友;没有及时赞转评,我也知道你在干什么。
你的朋友圈,影响了你的睡眠?
午饭时问朋友,平时晚上几点上床休息?上床后都做些什么?他说,十点半左右上床,然后听广播,直到睡着。问他关不关手机,他说,睡觉从来不关手机。
但我记得,昨晚十一点多发的那条朋友圈,你却没有点赞。难道这就叫作好朋友吗?
“发条朋友圈,然后去睡觉”。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这么劝自己。然而不仅是孩子们有拖延症,大人们更是病入膏肓。
睡前发完一条朋友圈更新,准备睡了。结果第一时间有人点赞。你很开心。于是决定再等等,想知道还有谁会关心你。
然而,等了很久,却不见任何新动静。
还是只有她一个人点赞。你不禁纳闷,这么晚还没睡,她在干什么?
果然,又等了几分钟,她也更新了状态。这次却转发了一篇文章“开始之前,先要放下”。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点开文章,阅后似有所悟,忍不住发条私信给她。好奇心害死人。结果,左等右等不见回音。
迷迷糊糊中,你仿佛听到火车呼啸而过。你惊醒过来,摇摇头,打一个哈欠,然后拿起手机,看看朋友圈。
看到你红红的双眼,朋友问你,昨晚怎么没睡好?你羞羞的看着她,然后用蚊子般的声音说,“没睡好,是因为想你……”
哪里是想你,明明就是瞎操心嘛,你心中恨得咬牙切齿的……
是因为关注朋友圈影响了睡眠,还是因为睡眠不好干扰了朋友圈?
刚才刷朋友圈,有位老友发了一条更新:
亲们,见字如面!慎重思考,痛下决心:今起告别微信,有事电话。因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如此洒脱,试问几人可以做到?
是啊,朋友圈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网络依赖症影响睡眠,进而影响身心健康,是到了不可不戒的时候了。不如试试,今晚睡前,不刷朋友圈。明早起来,看看有没有红眼圈?
简书成为新的睡前读物











网友评论
这是一种生活不充实又渴望能改改变却无能为力的群体
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