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瓶车的后视镜被人偷了。
骑车出了小区门才发现。
说实话,当时内心波澜不惊,平静的有些不可思议。脑海中甚至连一句“卧槽”也没闪过。
或许是被这世道虐麻木了,也或许是最近修身养性初见成效。
想到这里,不禁窃喜。自己终究没有沉沦成一个烂俗的人。
真理总是一遍遍的被验证。
有些东西拥有的的时候,察觉不到它的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切实体会到它的无可替代。
很明显,后视镜就是这么一件东西。
城市早高峰,车流如织。微微把下方向,总得先看后面。偏偏没了后视镜,无奈只能频频回头。
这一天明白了墨菲定律为什么叫“定律”,而不叫“概率”。
终于,在第二十五次微微回头时,撞上了前面突然减速的大妈。
一通鸡毛鸭血。
这回真的很难平静下来了。
按耐良久,终究是“意难平”。
不知怎地,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中那句“先生还是写点什么吧”。
谈及鲁迅。年少时总觉得他虽然眼光深刻,雄辩睿智,但难免刻薄了些。尤其那句“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现在想来倒是我年轻了。
何为“恶”?损人利己是为恶。
损人是手段,利己是目的。“损人”的代价是出卖自己的灵魂,污损自己的品格。“利己”的收获是更好的生存以及生活。
“损”和“利”在人心中是可以量化的。两者比例的变化,给人的感觉往往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一个人去抢银行。抢是“损”,而“利”是大量的金钱。这样的行为大抵是可以被理解的。我们可以痛斥他的恶,倒无法蔑视他的灵魂。因为他出卖灵魂去换取的是庞大的收益。这时,如果将灵魂与金钱换算,倒显得灵魂昂贵了起来。
俗世之中,何来圣人?人之所以选择忠于自己的灵魂、品格,无非是背叛所得的价码太低,不屑为之罢了。
可见,人与人在善恶观上并无本质区别。差异只在于每个人对自己灵魂的定价。有些人标价黄金万两,有些人标价一颗土豆。也许这便是灵魂高贵与卑贱的由来吧。
古龙在《小李飞刀》中有这样一段对林仙儿的描述。
“有些女人拿自己的身子来付账,付脂粉的账,付绸缎的账,无论对谁都从不小气,但你却不同。”
“你比她们更大方,你用你自己的身子付小费,甚至连替你开门的店小二,只要你高兴,你都会让他满意。”
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抵有两种。或为爱牺牲可歌可泣,或因爱生恨可悲可叹,大都逃不过一个“情”字。因此不论做出怎样的荒唐事,总不至于太过卑贱。毕竟真爱着实昂贵。
林仙儿无疑是个例外。
古龙用这寥寥数笔,使一个令人不齿的荡妇形象跃然纸上。
为何?
太便宜了。一个把自己看的如此之轻的人,怎能不让人鄙夷?
如此想来,倒是像极了这个偷后视镜的小贼。
说来说去,突然想到,自己为了这么一点屁大小事竟写了一千多字。境界真也高不到那去。竟突然臊了起来。
算了,祝你一路平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