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是我大学同学,她父亲身体状况不太好,跑了好多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她发出了一声慨叹:中医药怎么生存的那么卑微啊!
看着林红那疲惫不堪的样子,让人心痛不已,生老病死,人世一回,寿终正寝安静无痛离去的当是多大造化。林红诉说了最近的点点滴滴,心里特别不好受,对张伯礼校长疫情时当众落泪 ,深有感触,太难了!
她父亲做过检查后嗝气不止,嗝气把老人折腾的痛苦不堪,白天晚上觉都没法睡,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样一来,老人快垮掉了,病房医生说没什么好办法,注射了胃复安也见效不明显,还喝了医生说的用柿蒂泡水喝,均未起效,她一边百度一边找寻,用了偏方也不行,看着父亲痛苦的样子,她心里很难受,听一个同病房的说用巴氯芬管用,也买来给父亲用,但是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人家吃了一片就没事了,可是父亲按说明书吃了好几片了,症状略有减轻,但还是影响睡觉,也想过找中医看一下,可是疫情期间出入就诊实在太不方便,犯愁了!
眼看父亲难受,治疗也没法进行,怎么是好呢?都嗝气五天五夜了!上午查房时,大夫终于提出不行去中医科看一下,说有个穴位注射按摩效果很好,可以一试。
林红取了轮椅,推父亲前往中医科那边,医生推介这样可以有就诊便利,要不还得核酸检测一系列条件。
来到中医科,这边比病房那边安静多了,味道也不一样,很好闻的艾灸的味道,找到中医大夫,大夫先进行了穴位按摩注射胃复安,针灸医生又行了针灸针,一套下来大概有一个小时,又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嗝气止住了。
回到病房,父亲吃了点东西,一会就睡着了,好几天没睡好觉了,今天终于安安静静睡着了。
林红说在中医科等着的时间,跟大夫聊了几句,也观察了一下,病号不太多,还都是其他科室转过来的,主动过来的很少。西医那边对一些疑难症状棘手的才推介过来。有一个老人,治疗后排毒不畅,在病房进行了两周的灌肠治疗,还是不能自主排毒,没办法了,来到中医科进行治疗,针灸、艾灸三次以后,老人不用借助其他手段可以排毒了,身体还有点力气了,老人很高兴,又做了几次,排毒恢复正常。
她父亲也说,病房那边医生跟病人说不了几句话,来到中医科,医生一边诊脉一边询问,病人也说一下自己的病情和感受,心里踏实了,心情也放松了。
第二天,林红还在想再去中医科那边,正在思忖,大夫过来查房了,本想问问还要不要去,一个胖乎乎的医生先发话了,不要再去中医科,林红有点意外,这么排斥吗?这么明显的效果没看到吗?正巧,电话响了,中医科那边打过来了,告诉林红再带父亲去治疗一下,巩固一下效果,林红看看大夫,大夫说要去你就去吧,那神情!
看到其他病区人满为患,与中医科这边的清净形成鲜明对比。
现状就是这样,每一个医院,无论大小级别高低,西医那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施设备比比皆是,而且人满为患,医生诊病也就是说几分钟,中医这边比较安静,也没那么多设施,只是几样必备的。
中医药的发展生存在哪里!需要寄生在其他科室之上吗?需要其他的施舍吗?什么时候中医药沦落到这个地步?日本的中药出口占了全球的百分之九十五,又是怎么做到的!
谁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
我苦苦思考,但是没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