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应是欢乐祥和、万家团圆的鼠年春节,却被无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困扰,而同时武汉人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想到流入各个城市角角落落的500万武汉人,一时间让所有的人“谈鄂色变”,素以热情包容著称天下的“武汉人”在一些人心中被打了折扣。这些天我盘点着记忆的碎片,回忆起那次的武汉之行。

2017年4月,我带着妈妈专程去武汉旅游。原本想着能赶上看武汉大学晚花期的樱花,可因为花期太过短暂,待我们去时已经连落英都看不到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在武汉游玩的心情。
短暂三天的行程,我们感受了长江大桥的壮美、黄鹤楼的巍峨、户部巷的繁闹、武汉大学的厚重还有东湖的灵秀,而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却是武汉人的包容与率真、灵秀与好客。

自古以来,武汉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悠长,而现在能快速成为开放发达的千万人的副省级城市,自然离不开武汉人的武汉性格。作为外地游客,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每到一处都没有陌生感-----没有在北京时那样的拘谨,没有在洱海时那样的疏离,也没有在深圳时那样的焦灼。
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烟火气、平民味,处处都能品尝到可以打开你味蕾的街边美食、处处都能感受到豪爽淳朴如同自家人般熟络的武汉腔调,处处都能触摸到倔强不屈、乐观向上的荆楚风韵。好像,这里就是一个你生活了很久的地方,连同着历史的脉络和城市的线条,行走呼吸,优游自若。
武汉,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让每一个游客都如同邻里,让每一个来过武汉的人都记忆深刻、回味悠长。

翻出那张我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看夕阳西下的照片,当时那“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兴奋依然清晰,那“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美景依然深邃。那静静奔流的长江水,记录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流转变换的历史烟云;那浩浩汤汤的长江水,传承着中华儿女博大与宽容的血脉脾性!
也因有了长江水的滋养,武汉才拥有了包容率真的城市性格,才会让身处武汉和往来武汉的人都有亲如一家的感觉。
武汉是长江边的一颗明珠,有多少革命志士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有多少精英才俊创造震惊世界的繁荣。武汉以他的包容,接纳着几百万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人们的融入、融合、改变甚至改造。

不论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还是在武汉打拼奋斗的外乡人,多少年的交织往来,早已生生相息、血脉交融。可是,在突如其来的病毒面前,我们的武汉同胞却备受煎熬、备受伤害。
武汉病了,他就像个孩子,很快就会好起来!武汉病了,他就像个孩子,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包容!武汉病了,他就像个孩子,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和关爱!

近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很多地方都专门设立了湖北和武汉客人专门的宾馆,通过社区、爱心志愿者对隔离在家的湖北人、武汉人给予最大限度的照顾。我们也听到了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豪壮而坚定地喊出“同胞也是同袍”“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响亮口号。
来自全国的医疗资源、医护力量向武汉集结,来自全国的加油呐喊、无私支援向武汉集结,来自于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真诚祈愿向武汉集结!一时间,这种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中华士气在不断地勃发!高涨!升腾!
钟南山院士说“只要劲头上来了,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中华民族就是在一次次的灾难和困苦面前挺直脊梁,中华儿女就是在一次次的斗争和拼搏中握紧彼此!武汉人民战胜了了98年的洪水、03年的非典,在这次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武汉也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此刻,武汉需要爱和希望,而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能做的就是给予武汉爱和希望!
待春回荆楚,你可以高声吟唱,我可以曼舞轻歌;待樱花满树,你可以追逐嬉闹,我可以开颜欢笑。
到那时,我们一起相约武汉,在武汉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到那时,我们一起相约武汉,在武汉的天空下自由奔跑!
武汉,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