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假期与几个老朋友聊天,有人感叹了一句,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为啥大家却觉得没有以前幸福,反而怀念小时候不富裕的时候。
沙泊柳曾在短文《追求中的欢笑》里这样描述幸福:”不要以为让今天的人们感到幸福的东西还能满足未来人群的需求。记忆中,人们最初的幸福也许是吃饱饭,后来是吃好饭,之后就是经济富足、提高生活水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理念……“
所以,幸福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环境下的支撑都是不同的。
1. 幸福与不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刚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是“三无”人员,没车没房也没有女朋友,所以也没有啥自信。
所以每次和周边同事、朋友谈到此类话题的时候,我都是躲得远远的或故意屏蔽。
但有一次和一个特别优秀的前辈吃饭聊天。
他告诉我,想想自己一毕业就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公司平台挺不错,也认识了一些好同事与好朋友,还有有爱你的父母。难道这些不值得让你幸福吗?
何况还年轻,相信时间,迟早会给你的。
可当时的我还是不能被信服,因为已经听太多了,自以为懂了。
我以前说自己“三无”,就是因为看到周围的人的“三有”对比出来的,且是比自己年长的,或者家境好的人。
明明知道人比人气死人,但还是不能控制自己去对比他人;
明明也可以不用对比那些“三有”人,也不换一下对象;
明明人家的家境比我好,人家奋斗的时间比我长,自己却忽略了。
如今我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才真正能理解前辈分享的了,也会给年轻人分享类似的观点。
为什么我之前不能转变这个想法呢?
阅历与觉悟不够,人都到了那个阶段才会有那个感悟。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听过了很多大道理,还过不好一生的状态吧。
2. 有希望就是幸福
一个单亲妈妈的朋友曾分享,有个周日晚上,自己80多岁的老妈住院要做阑尾炎手术,同时3岁孩子得了肺炎。她很着急,但没有帮手,只能一件一件处理。
先陪老妈做了手术,因为最紧急。还好手术很顺利,老妈出来状态还不错,提了点需求,让她回去看孩子。
回家后看孩子,虽然肺炎没好,但也没糟糕,还说自己不要紧,操心奶奶如何。
所以她总结到,生活阅历最后无非是用觉悟去转一些念头,让念头能在最不好的境遇中,都看得见点希望。
因为有希望,就会知道坚持有意义,努力可能会有用。
是的,如果能看见希望,幸福的日子真的就很快到了。
3. 欲望减少了,幸福就开始了
之前很火的热剧《三十而已》中,许幻山是有能力,有才华,有梦想,也足够努力的。
他还有一个外能并肩作战、内能打理家务的贤内助。事业有成。
所以他是幸福的。
如果他知足或者踏实向前,就可以过得很幸福。但他的欲望不止于此,总夸大自己的能力,不甘心。所以最后结局走向悲惨也是必然。
反之,最让我感动的有几集电视末尾的无声小片段,非常治愈!
一家三口一起摆摊卖煎饼,无论雨下日晒,一家人平淡,知足,所以幸福。
当一个人的欲望远远大于他能力的候,谁都救不了他。
而当一个人的欲望减少了,幸福就到来了。
4. 能珍惜拥有的,就是幸福
我们从中学政治课本就学过要有乐观的心态,只是我们在离校的时候还给了老师。
有个例子我印象深刻,还经常给我妈分享。
一个老太太每天都愁眉苦脸,过得好不开心。
邻居问缘由后才知道,因为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卖伞,一个洗车。晴天担心卖伞儿子家的生意,下雨担心洗车儿子家的生意。最后邻居让她反过来想的时候,她变得开心了。
史铁生曾说自己病情恶化的过程:
“四肢健全、可以随意奔跑的时候,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的糟糕。有一天,突然瘫痪了,坐在轮椅上,这时候,抱怨自己怎么坐在了轮椅上,于是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这时才知道那个时候多么的阳光灿烂。又过了几年,坐不踏实了,长褥疮,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出现,突然开始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那么的不痛苦,那么的风清日朗。又过了几年,得了尿毒症,于是开始怀念当初有褥疮,但是依然可以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又过一些年,要透析了,不断地透析,一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开始怀念刚患尿毒症的那会儿时光……”
好像人都有这个毛病,不懂得珍惜,总把关注点放到自己缺失的,而忽略自己拥有的。
只要你可以珍惜拥有的,幸福自然不会溜走。
最后我想说,
很多时候人们以为得到会使人幸福,但拥有的越多,也可能烦恼越多。
若你不知道如何感到幸福,不妨努力让身边的人幸福。
因为有种说法是,看一个人幸福与否,看看与他亲近的人是否因为他而幸福,如果是,那他一定是幸福的人。
-End-
只为看见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