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上午时间,跟产品修改宣传册上的文案,逐字对的,包括“了”、“的”、“及”,以及顿号逗号句号这些标点符号的使用。完了跟他开玩笑,我们一个小小的宣传册,竟也按照得到老师的标准改逐字稿。
他说并没有,已经形成习惯了,特别是一些发文、对外输出的文件,都是不断调整前后逻辑、逐字修改的,这也多亏了之前主任这么要求,养成这么个好习惯。
可能刚开始不习惯,觉得多麻烦啊。不就是一段文案么,我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就发个通知么,大多数人明白不就行了;含糊不清的地方,客户问起给他解释不就好了......何必要浪费时间反复检查,多次推敲文字?
殊不知第一步省事了,后面的问题接二连三就来了。出错了,对内要返工,要挨领导批,会让同事觉得你不严谨,不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对外呢,会让客户觉得你们不上心、犯低级错误,甚至会影响品牌形象,影响合作,错失订单。所以你看,图省事,其实并没有省事。
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体现在具体做事上,更重要的是做事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是拿修改文案来说,你以为用准确、精简的语言把产品表述清楚,逻辑通顺、没有错别字,就可以了。但其实你不光有自我视角,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这个册子要拿给谁看,我这么描述他是否能明白,有没有给销售增加沟通成本。
你看,考虑问题已经不是单一模式了,而是增加了其他视角,是不是更全面了。
最关键的是,你不会再惧怕什么,因为有底层思维模式,剩下的就是想解决方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