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使人学习,早起第二百八十五天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记忆就如同重播的影片”。但是,有一位女性心理学家洛夫特斯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她认为:每一次回忆都有可能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记忆像诡异多变的河流,难以掌握行踪”。
在一次关于记忆的实验中,洛夫特斯就充当了一回记忆的篡改者,将虚假的信息植入实验者脑中。通过暗示,使实验者记忆产生了扭曲。
实验很简单,她在参加实验的志愿者面前陈列了一些物品:交通标志、胡须、农舍、刀子等。志愿者看过物品后,洛夫特斯会让他凭记忆描述一下看到的东西。在描述过程中,洛夫特斯会故意误导志愿者的记忆,比如,对志愿者说:“那个标志不是黄色的吗?”
洛夫特斯发现,只要她暗示有这个可能,那么志愿者的记忆就会发生变化:明明看到是红色的标志,他们几乎都会说成是黄色的。
接着,洛夫特斯又让他们观看一个视频。在这个视频里,一名头戴面具的男性被墙砸中,倒在了地上。她问志愿者:“你记得那个人留了胡须吗?”大部分志愿者都会说有胡须,但是视频中的男子头戴面具,他们是怎么判断出这个人有没有留胡须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知道:即使是一点点的暗示,也会影响记忆的真实性,有时候,现实和想象,其实只有一线之隔。通过某种手段,是可以操控他人的记忆的。比如和朋友说好5点见面,对方6点才到,他可能会说:“啊,你不是说6点吗?”我肯定会说的是5点,但是他显得那么无辜,我就会怀疑自己:“或许真的是我记错了吧。”有时候明明是对方的错,自己却要背锅,感到很无辜,小事还好,大事就恼火了。这样的经历多了,操纵者就会把这些小事积攒起来随时拿出来作为证明,让我们自己不再信赖自己的记忆力,可是我有一个妙招,凡事喜欢留记录,比如微信说比较重要的事我一定会发文字不会发语音,谈话中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我会录音或者录视频,这样以事实说话也就不会被篡改记忆了。
2019年1月9日
我是有点逗的正经人
时而神经,时而正经,就是个不服输的人!
一名终身学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