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第一次去幼儿园,早上送去哭的呼天抢地,当妈妈的我在单位坐的抓肝挠心。幸好幼儿园群里发来了宝宝们上课,间点,睡觉,体育活动等的详细照片及视频,一颗心才放进肚子里。
此后每一天都能在微信群里看到各种照片,拍的色彩鲜艳,生动美丽,堪比艺术照。今天植树,明天包饺子,后天跳舞,又有歌唱比赛,做手工,还去参观消防局。
随口夸一句“老师你们拍照还挺好看的”,“我们教师培训都会专门教授拍照技巧,园里还有要求每天发照片和视频的数量,这是我们分内工作!”,瞬间茫然。。。。。。
最近给大宝报名了一个美术班,觉得孩子平时总是爱写写画画,颇有创意,兴许能培育个小画家,艺术家也未可知。小几千的培训费交上去了,孩子每次课程结束都能完成惊艳的作品,统一挂在画室展览,同样微信小群里孩子跟画作合影,绘画过程都有详细的照片和视频。英语课亦然。
感叹现代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过程越来越透明化,家长也能更加放心的将孩子交到老师的手里。
然而。。。。。。
有一天,大宝放学回来嘟着小嘴,一脸沮丧,忙问怎么了,可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今天幼儿园播种植物,每个小朋友只能铲一下土,拍个照,我连一粒种子都没分到,根本不好玩”。这才恍然大悟:感情,上午微信群里老师发的孩子们笑容满盈的种香菜、种茼蒿、种草莓,那都是摆拍??
植树节过后偶尔一次路过幼儿园,指着园里新栽的植物问宝贝,“宝贝啊,哪些是你们班种的啊,种树难不难?"大宝拽着我的手走到一个角落,指着一根竹子说,“妈妈你看这根是我们班种的,那根是小三班种的,那根是中一班种的”,瞬间满脑门流汗,这。。。一个班20个小朋友,种一根竹子,该如何操作,才能种出了照片中的热火朝天的气氛。
新房子装修确副小画框,我心血来潮,“宝贝,上次你在画室画的那个鹦鹉,你再画一张,我给你裱起来,挂在这如何,这样爷爷奶奶,姥姥舅舅来了都能看到你的画作了”,“妈妈,我不会画,我在画室,都是老师给点上点,我负责连线和涂色就行了,在家可画不了”
想想,微信群里那么多的照片视频,几乎孩子每一项活动都在拍照,孩子们好像也习惯了一直被老师拍照,配合地做各种动作;一节美术课一个小时,一节英语课45分钟,似乎有很多时间都用在了摆拍上。而这些时间我们都是付费的。换来了家长的满足,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宣传效应,和日益麻木的孩子们。到底值不值呢?
更别提微信群里布置作业,要求家长监督孩子,要求家长完成手工、手抄报等,这是培养孩子,还是培养家长?
大概,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家长,也该接受培养,必须跟孩子们一起成长。
犹记得我们小时候,除非开家长会,家长根本不会参与到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来。有次劳动课要做风筝,我是第一名攻克了各个步骤,顺利完成一只漂亮的小纸鸢,我的同学小朋友不会做,还专门邀请我去她家协助她完成。整个过程,获得了自信和友情,深深地刻在了儿时的记忆中;还有一次,为班级完成黑板报,跟小伙伴各种讨论、规划、实施,加班到天黑。等全部完成,看着一黑板的花花绿绿,充满诗情画意,充分体会到了父母加班的状态和成就感。当然,孩子们也许还太小,还很多还不能够胜任,那何不只安排孩子们独立可以胜任的项目加入教学过程?
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评论现代教育的文章,褒贬不一,论调各异。,可是家长们还是被迫不断接受,再接受;适应,再适应。难道就一直任由这样的风气逐渐弥漫,并最终大家都习以为常?
家庭中越来越注重教育的时间、金钱、和心力的投入,教育已然成为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教学方式紧随时代发展是必要也是必须。
但是,我期望:作为母亲,新的教学阶段的一开始,我渴望通过班级微信群、照片、视频了解教学过程,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但后期,我更愿意选择信任老师,信任学校,我想要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你们,学习知识和技能,无需事无巨细向我展示。
亲爱的老师们,摄影水平不是我对您们的要求,照片不好看,我们可以去找专业的机构拍艺术照;只希望,您能将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放在孩子们的成长上面。毕竟“如果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世界会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