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萌宠社会热点散文
长亭更短亭|因为,山在那里4

长亭更短亭|因为,山在那里4

作者: Edda艾达 | 来源:发表于2021-04-15 06:56 被阅读0次

冬日的山以其旷古的静寂深邃强烈地震撼了我,从此令我魂牵梦绕。

时值年末,又恰逢三九寒冬,一场薄薄的雪将融未融。我背起行囊,走进了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

果不然,在五莲山山门买票时,售票员笑着说已经好几天没卖出一张票了。这正是意料之中的,也正是我所希望与渴盼的,此时而来,不就是要在空山无人的时候细细领悟山的沉默和幽寂吗?经过了这么久已然明了,只有冬日的山在萧索沉寂中依然有着磅礴的气势,也许只有在冬日无人的山中,才能再次听到那久远的呼唤。

进入山门,迎面是五老迎宾,五座比肩而立的山峰上苍松耸立,积雪皑皑。顺着石阶向右一拐,我就知道错了。这并不是一座寂寂无人的空山,在这层峦叠障的僻静深山里,居然还有一座千年古寺,依然香烛鼎盛。

又一次感到震惊与惶感,我真的不知道,山,我自认为已经读懂了的山,还要给我多少意想不到的迷感与不解。

踏着千年前的地砖,怀着虔诚的心走进这座古老而规模宏大气宇非凡的寺院,触目所及皆是重门挂柱,飞檐琉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此寺名光明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因心空和尚用寺前泉水配制的药,医好了当朝太后的眼疾,皇帝龙心大悦,赐山名“五莲”,在五莲山大悲峰、天竺峰、望海峰之间敕建了“护国万寿光明寺”,赐心空和尚任光明寺住持。

在正殿前,一位僧人沐浴着淡淡冬阳进行法事活动,道场肃穆,梵香氤氯。站在这佛门清净之地,顿觉不胜一身的俗尘,遂从侧门而出,经万佛园,过石亭,穿松间小径,转到山阴。山阴积雪未融,山风如刀,寒气愈加凝重,匆促游览了一线石、铁胡同,水帘洞,所到之处空寂无人,白雪覆盖的条石台阶上只有许多浅浅的兽痕禽迹。

午后,驱车直奔九仙山。进入山门不禁又是一惊,本以为九仙山只是一座山,谁知九仙山竟是一条绵延的山系,不仅奇峰林立,峡谷纵横,还有六个自然村落分布其中。村民们在这层层深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山和谐共处融为一体。山因有了人而生动,人因依于山而纯朴。

在一小小山村里,请了位老人做向导。老人自称“老赶山的”,虽然七十有二,攀起山来然如履平地。在老人娓娓道来的远古传说中,游览了长约十余里的龙潭大峡谷,峡谷陡峭,潭深无底,峰回路转,举目即景。峡壁上到处有一簇簇暗黄色的类似枯萎菊花的植物,老人说那是万年青,到了春天就会返青,生命力特别强。

在狭谷之始,有一落差达十多米的大瀑布,因冬的严寒和风的威力而凝固成一条雪白的冰瀑,那些线条优美流畅的冰皱凌褶虽然静止不动,却仍然呈现出一种飞流直下的气势,使人于无声处如闻雷霆之声。

因山路陡滑人车难行,最终没能到达九仙山另一胜境孙膑书院,就告别老人踏上了途。此时夕阳已黯,薄雾四起,挥手的老人和他身后层层山峦在视野里渐次消隐…

如果说五莲山是神圣的,那么九仙山则是亲切的,随和的,它们展示了山的多面性,山的多种形态和存在方式。山不仅仅是孤独地矗立于杳无人迹的时空,它既可以养育山民众生同始共终,也可以承载宗教并与之相依相融,形成山因宗教而扬名,宗教因山而兴盛的一荣俱荣的生存格局。在山里,我感受到宗教的庄重,感受到山的亲切,却始终没有听到山的呼唤……

这一行程给予我更多的沉思,也许和山的交流是无关时令季节、无关热闹与静寂的,那只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思绪良久,我又背起了行囊,向那座因奇书因佛教而盛名天下的花果山走去。

冬日的花果山并不寂寞,尽管此时正是新年伊始满山积雪,草木皆枯,各色游人仍是络绎不绝。坐游览车沿盘山公路直达顶峰玉女峰,玉女峰海拔625.3米,是江苏省最高点,素有“江苏之高在云台,云台之高在玉女”之称。虽然天寒地冻,野生的山猴仍是活跃异常,不时从游人手里抢夺食物。

在玉女峰迎曙亭极目远望,只见群山逶迤,雾涌云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好似一幅恢弘大气的水墨山水画在眼前徐徐飘扬。

在刺骨的寒风中步行下山,观鹿苑看猴山瞻玉皇阁,一径来到水帘洞。此洞上有一瀑正喷珠溅玉,半遮洞口。犹豫之后还是毅然冲进洞里,此乃花果山洞天福地,哪能路过宝山而不入呢?洞内甚是宽敞,九曲八弯之后从另一洞口而出,果然是造化神奇钟秀一方。

沿石阶而下,路旁竹林青青,棵棵银杏巨大高耸树龄逾千。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当属三元宫右侧的屏竹禅院。屏竹禅院小巧精致,门前涧水如万马奔腾,金镶玉竹环绕四周似屏风般将其与无尽的山色隔绝起来,这也许就是院名的由来吧。金镶玉竹是竹子里的珍品,嫩黄色的竹竿上每节都有一条绿色的浅带,位置上下交错,好象在金板上镶进了一块块碧玉一样,美丽而淡雅。

院门前玉竹上挑着一茶幡,想必此处已为茶室,信步镀入。禅院虽小,却是曲廊迂回,奇窗华栏,亭台玉立,整个庭院在园林设计上已臻佳境。院内数杆青竹,清净素雅,几串风铃悬在檐角清脆有声,洁净的石桌上放置着围棋棋具。

手持一杯当地名茶云雾茶,坐于角亭,亭中播放着清幽的古筝曲,亭外萧萧竹林中一棵腊梅虬枝错节,点点黄花凌寒怒放,淡淡馨香沁人肺腑。观竹之劲节,赏梅之傲寒,听筝之怆然,更兼远处涧水轰鸣,风铃细细,不禁令人恍若隔世,不知今夕何夕。而此情此景,今生已不可寻矣!

黯然别过屏竹禅院,匆匆穿过楸树林、怪石园、神路和墨香小径已到山脚。回首凝望,花果山在飞雾流云中半隐半现,心中竟有些莫名的忧伤慢慢扩散。

谁知与花果山竟然缘份不浅,两个月后,又再次卷土而来。此时的花果山满山新翠,青果缀枝,气温宜人。沿登山石阶步步攀登,上上下下下,起起伏伏,跌宕的山程别有韵致。山路上左一簇右一簇的紫鸢尾绿叶如玉,紫色的花蕾含苞待放,如亭亭的小荷,在春风丝雨中轻轻摇曳;有的因地处向阳已然怒放,颤颤微微,不胜娇媚。无心浏览名胜山色,急急奔至屏竹禅院,只见金镶玉竹愈加青翠,涧水依然雷鸣不绝,檐角风铃声声清脆。立于小亭,百感交集。那株腊梅已枝繁叶茂,随手采了一叶梅,我知道,我和花果山的缘份已然尽了,只留一叶梅,相忘于江湖吧!

相关文章

  • 长亭更短亭|因为,山在那里4

    冬日的山以其旷古的静寂深邃强烈地震撼了我,从此令我魂牵梦绕。 时值年末,又恰逢三九寒冬,一场薄薄的雪将融未融。我背...

  • 长亭更短亭|因为,山在那里1

    一 浑沌的童年常常凝视不远处的乡山,总觉得它仿佛无声地呼唤着,那呼唤穿越了千年的风雨万年的沧桑,直抵我幼小的胸膛。...

  • 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 〔唐代〕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

  • 明朝长亭更短亭

    题诗:此诗初作于2018年8月21日,归家前夜,翻看洞庭湖边老照片,发幽思之情怀,是为记。 四方秋水围洞庭,一乘渔...

  • 长亭更短亭|原因

    对山的挚爱,无言可喻。 朋友常问,为什么这么热爱山呢?始终无言可答。其实,自己也常常自问。是啊,为什么,这一生,独...

  • 长亭更短亭|乡山小记2

    五 乡山自身的落寞,并没有妨碍它成为孩子们无忧的乐园。上山砍柴,打草,虽是繁重的劳动,却也野趣盎然。简简单单的工具...

  • 长亭更短亭|乡山小记1

    一 东栗园面临的那座山,叫庙山。对于它的确切形状,已经非常朦胧,只记得不是很高,满山上都是一种低矮的灌木,间或点缀...

  • 长亭更短亭|麦苗青青

    所有的庄稼中,麦子留给我记忆最为深刻。 先不说秋天的播种,冬日的休眠,单单是春天疯狂般的生长,在春风的吹拂下犹如千...

  • 长亭更短亭|故乡青麻

    古人常用“桑麻”喻农事,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

  • 长亭更短亭|送饭记

    儿时最早的记忆,就是我为爷爷送饭的情景。 我不知道那时我有多大,去问母亲,母亲说也记不清了,大概有五六岁吧。 那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亭更短亭|因为,山在那里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ys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