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

作者: 人马座黑洞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5:09 被阅读24次

        昨天是2018年12月22日,24节气当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

        冬至这一天,地球到达太阳的黄经角是270度。而在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冬至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很多人会误以为,冬至这一天,地球到太阳距离最远,实际上地球的远日点是7月4日,小暑前时期,近日点是1月4日,正值小寒。影响地球具体的气候包括气温的因素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没太大关系,最大的关系是地球的倾角。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全部极夜,南极圈内全部极昼。纬度也高,昼夜相差越大,赤道上昼夜等分。

        冬至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这也就是支出大于收入。

冬至日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转移,北半球获得的热量逐渐增多,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按照平气法(1645年以前使用)还是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推算,冬至的具体交节时刻都是完全一样的。这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是仅有的一个。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又谓,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冬至日,日射南线,南夏北冬,热甚少。

相关文章

  • 冬至已至

    冬至日,冬之始也。中国周朝就有了“冬至一阳生”的记载,《易经》说:“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民间也有“一九、二...

  • 冬至祭祖

    冬至日,我们这里叫“过大冬”。 从小我就记得关于冬至的农谚有 “大冬大似年”。 “晴冬烂年” “过了冬长一葱”。 ...

  • 七绝·冬至吟(四首)

    至日一杯新岁酒, 大冬两句故人诗。 湖光映雪思春柳, 正是扁舟荡桨时。 年年至日祥光满, 淑气阳升蕴好诗。 何苦山...

  • 五绝·暖日冬至

    冬阳厌作仙, 至日落凡间。 快把屋门敞, 乐叹六月天。

  • 写在冬至之后的冬至日

    冬至,冬已至。 冬至日,古解为至阴之日,冬至日是一年中夜最长,日最短的一天,所以为阴之极。而过了冬至,日长一线,白...

  • 冬至阳生春已来

    冬至。冬,走向尽头;春,迎来萌动。真正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2月22日冬至日,距今已是又过...

  • 七律·四季

    春朝花潮似波起 夏至日浪催人意 秋晚余阳念暮菊 冬尽玉雪化泪去

  • 诗与景

    思乡 凛冬将至日渐凉,风落霜叶红满江。 不知何处愁声响,原是游子思故乡。 此景将逝,思乡未休。

  • 你好,世界

    日南至兮日短至日影长兮曰冬至 冬至冬至,冬到极致。此时,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太阳,静止在南回归线...

  • 寒临

    至日又临冬,坚冰塌寒来。 是行手发肿,天下又将白。 待客十年归,霜雪娥庭外。 天下屠梦中,谁与独争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至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dn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