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模块我跟踪学习了《有效学习》一书,按我以往的理解,学习嘛,就是认真看,能用上就完了,至于运用要看实际情况。可看了书,我发现有点不对了,跟我想的不太一样啊。
全书从几个方面来讲如何有效学习,
一、学以致用,学习要有目的性。
说到学习,首先要明确学习是为了什么,也许你不知道该学什么,可以问问自己的需求,需求是最好的老师。
从需求点出发,找到兴趣点,从而找到方向。
说说自己吧,我一直喜欢用写字的方式记录生活,虽然记得像流水账,但每每翻开都能回想起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想法是怎样,通过一只笔,我让自己过去的日子可视化。
后来我想,我可不可以让这样的记录更进一步呢?比如把我的文章写给别人看,最好能有些用,或者让他看到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后来,家人给我反馈,让我坚持写下去。再后来我想把它作为一种技能用在工作中。就这样,我确定自己的学习写作的目的。
强反馈,需求是最好的老师,反馈是最好的助推器。
二、循序渐进,每个人都要有目标导向的学习方法。
目前,我没有很好的写作体系,还在懵懂状态,虽然参加了写作群,收集了其他人的写作指导书,但都没有去用起来,指导资料不少,却没有很好的吸收。导致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
细想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性,比如在公众号上上稿。没有目标导向的学习,很难有动力去坚持。
具体落实方法则为:
(1)利用碎片化时间积累素材,练习写片段。
(2)把自己已有经验分享给比自己更小白的人。用空杯心态重新输入新内容。把自己榨干,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
(3)强联系,强反思。写一篇文章,需要把素材串起来,把构架串起来,把内容填充丰满。日常多反思一下自己写文想要让读者收获什么,怎么把一件事说清楚,讲明白。怎么用最简短的语句来表达,达到“游标卡尺”般的精准用词。
三、知用合一,融汇贯通
知道不一定会用到,但用到前,你必须知道。大家都知道写作不是一两天就能练成的。可依然有人每天都在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知用合一,融汇贯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的成长,才足够快速。因为你在做得过程中会遇到更多问题,回去解决更多问题,会积累更多的经验,远远超越你知道的。
当然,你还可以近距离的跟人学。这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不仅看他的书,上他的课,还要近距离的观察,最好也能让他感知到你,因为这样,你们会有很多交流,你的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交情也会越来越好。
比如,我跟芹菜是读书营的老友,但一直没通过电话,因为写作的事,她鼓励我坚持写下去,不要等。她还给我讲了自己的案例,让我不禁佩服的五体投地,原来每一个看似光鲜的成绩,背后都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也是因为她的那句“不等”,让我体会到完成打卡,扔下手机立马睡着的难忘经历。
四、温故而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我们,对这句话那是再熟悉不过了。温习旧知识,发现新知识,你可以做老师了,可见“温故”与“知新”有多么重要。
回顾过去写的真好内容,我更坚定自己学习写作的动力,与我而言,他不是表现的手段,而真正是我练习表达的首要目标。对我而言,让别人看到认同我的想法,比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更有驱动力。所以这也是我坚持每天写几百字的原动力之一。
不要在乎写的好与不好,先写出来,迈出第一步,先做了,才会有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才会慢慢的写的越来越好。我写到现在,还没什么成绩,还在不断的坚持中,完成九十九关小打卡,完成每个模块的打卡文,完成每一次的读书稿,成长记录,我想这都是在积累素材和经验。在实践中磨练,在练习中打磨,我也可以写出好文。
你说,我絮絮叨叨写了什么,额,我也说不清,可我心里很清楚,虽然我有点偏离初心,不想在坚持下去,虽然我也想放弃,但我还是想看看结果是怎样的。还好及时修正了,还好我还在坚持,还好一切都来得及,还好我参加了求学模块。还好,你说,恭喜妮妮,喜提良策。朕心甚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