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韩愈(上)

读韩愈(上)

作者: 以明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3-03 23:17 被阅读0次

  我已经说过了,我“性本好文学”,故此“少从事于文学”,并且“发愤笃专于文学”,必然要在文章之道上有所建树。关于文章之道——虽然宋代的苏轼说我“文起八代之衰”,虽然后代的人把我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但为人要经常“谦谦然若不足”——我略说几点个人看法。要想写出好文章,我认为要做到几下几点:

  首先,是“气盛”。其实在答复尉迟生的回信里,我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内心一定要有所坚守,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不可空洞无物、无病呻吟。有感情、有神气作为底蕴,才能写出好文章。我最推崇的《孟子》、《史记》、西汉文,无不如此。这些文章都不用华丽的字眼,但胆气十足、豪气万丈,让人读着,便感到英气勃发,这样的文章便是第一流的。

  但是,我所说的“气”,肯定不是浊气,必须是正义的、善良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或坚持,但必须是合乎正道的。就我自己而言,我是“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内心有了“正气”,自然而然就会有一股雄壮的刚勇之气,面临千军万马也如蝼蚁虫豸,面对惊涛骇浪也似康庄大道,形之于文,就会“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下笔则气势如流,“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于是乎就会振聋发聩、就会惊世骇俗。

  其次,是学习。要想写出好文章,多看书是必要的,这应该是常识,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释。如果读书少,内里就像荒芜贫瘠的沙地,即使胸中波涛汹涌,笔下滴出的墨水也是细雨如毛,根本无法准确、生动地体现。如果读书多,内心就是浩瀚宇宙、就是星辰大海,无穷无尽,取之不竭。广漠之野,可以奔之驰之、可以车之乘之;巍峨山岳,可以攀之登之、可以行之踏之。为心所爱,随意而为,信手拈来,皆成五彩,斑斓灿烂。

  我很喜欢看书,“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唐、虞已来,编简所存,大之为河海,高之为山岳,明之为日月,幽之为鬼神,纤之为珠玑华实,变之为雷霆风雨,奇辞奥旨,靡不通达”。总之,多读书是硬道理。

  再次,是新颖。我在答复刘正夫的回信里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凡是写文章,一定要新颖,“能自树立,不因循”。文章、文学没有所谓的标准,不要套用什么模板、格式,按照那些东西写出来的文章,味如嚼蜡、形如死灰,没有色彩、没有活力。可以参考、可以借鉴,但不要从众、不要模仿,要有自己的创新、要有自己的个性。有独特的创意,就像万紫千红之中生出参天大树,让人感叹仰望;有精彩的见解,恰似满天星辰之中照射出耀眼明阳,使人俯首崇拜。

  我自己的文章,在独创、在“用功深”方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语言上,我尽量让我的文辞别致,使得文气雄峻,比如“稛载而往,垂橐而归”、“沈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等等。二是我也会做一些“驳杂之说”、奇特之文、新奇之解,用新奇的方法表现普通的内容,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获麟解》、《师说》、《讳辩》、《祭鳄鱼文》等。总之,我的写作原则就是“惟陈言之务去”。

  文章之道,难也难,易也易,反正没有固定的准则,但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我是大唐王朝韩愈,欢迎关注我!

相关文章

  • 读韩愈(上)

    我已经说过了,我“性本好文学”,故此“少从事于文学”,并且“发愤笃专于文学”,必然要在文章之道上有所建树。关于文章...

  • 读韩愈的劝学解

    本周读韩愈的《劝学解》,上周外出读经中断,上上周读的是韩愈的《马说》和《师说》。 明显的,这周的劝学解比上周读的两...

  • 读韩愈

    韩愈平生三件大事 作为文坛领袖,在那个以骈文为仕途敲门砖的时代,他振臂一呼,倡导了轰轰烈烈的唐古文运动。 古文与今...

  • 读韩愈散文

    以前不太喜欢韩愈的散文,觉得没什么文采,也没什么个性。虽然知道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古...

  • 《读韩愈》感悟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以前只知道文章写的极佳,现在很多佳句警语一直被引用。今天对人物晚年经历的了解,才知道胸襟之广...

  • 读韩愈(下)

    我觉得我没有资格评价韩愈,就像对于庄子、屈原、司马迁、西汉名家、曹雪芹、蒲松龄等大师一样,他们的作品到达了一种境界...

  • 辩读韩愈

    《辩读韩愈》 文章千古事, 描摹几本真? 情动徒其表, 圈点任后人。20220114

  • 读韩愈《春雪》有感

    韩愈,唐宋文章八大家之首,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称,这些美誉都是对韩愈在文章领域...

  • 读韩愈《忽忽》有感

    《哈哈哈》 夜读昌黎忽忽篇, 斯须穿越上千年。 心头忧乐何其似, 窗外阴晴一样天。

  • 共读-师说(韩愈)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韩愈(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hp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