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山水清音图》赏析

作者: 两山堂 | 来源:发表于2020-05-25 07:48 被阅读0次

【两山堂话画】

石涛《山水清音图》赏析

…………………………

    画面中轴线上突起山岩和奇松,山岩后有高山、竹林,岩下画坡石、小草。画面左部有一股瀑布如闪电从山顶直泻而下,穿过竹林与栈阁,冲击着山石,流入清溪。青松、翠竹的摇曳之声与瀑布、流水之声及其击石鸣响,合奏出“山水清音” 。在清音的环绕中,两位隐者坐在水阁内,晤对长谈。山水环抱中的隐逸之情溢于画面。这种山水隐逸之境,不是以往的萧索残寂,而是势态鲜活,生机旺盛,充满豪放的气概。这便是清代画家石涛的《山水清音图》 。

      画家采用了重叠而对峙的构图。与画面中、左部层层重叠的山岩对应的,不是常见的流水远山,而是通天贯地的峭壁。这样的安排既使画面左右保持均衡,同时又形成一个具有向下冲击力的锐角形,造成奇险的气势,并且这个锐角形的负空间,自然地露出幽静的小道蜿蜒通向云雾深处,使重叠充塞的画面产生通透而深远的效果。

    山石的横卧、斜出、直耸的交错,线条的横、竖、粗、细的对比,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动势。中心山岩的倾斜与奇松、夹叶树伸展的方向,形成相互支撑的力感;曲折的小道与中心山岩的外轮廓,又形成两个弧线的反向张力。右下角的山崖斜线与峡谷、小道连成S形线条,活跃着画面。近处坡石与流水以及小草的造型线条,不仅有横、竖,而且有粗、细的对比。远处高山、近处峭壁的直线,还有断云和丛林的横贯,这些都形成画面的丰富变化和奔放的气势。

    在笔墨的挥洒中,众多的“点”展现了突出的表现力。大大小小醒目的墨点,不仅打破线条的平实与描绘的刻露,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而且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气势韵律。这些点,好像是撼人心魄的鼓点,使山水清音增加了响亮的力感。他对点情有独钟,体味丰富,曾专门谈到:“点有雨雪风晴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托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燥没味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焦似漆邋遢透明点……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 (《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 。对墨点的运用,是石涛的独到之处。

    此图用笔劲利豪放,率意洒脱。山石用淡墨勾皴,以浓墨、焦墨破擦,披麻、解索、荷叶、折带,多种皴法交织互用。或干而毛,或湿笔涂扫,忽粗忽细,变化多端。焦、浓、重、淡、清,墨色层次丰富,酣畅淋漓,浑然一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涛《山水清音图》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je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