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关于汉字的教学却比较缺失,教师不愿多花时间和心思在汉字教学上,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掌握、运用情况不乐观。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必须利用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的字词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深情。
汉语——我们民族语——具有其他语种所没有的特性。汉语,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汉字,是极具感性的文字。语文教育是民族语教育,那么就必须遵循我们汉民族语言的规律,通过文字、言语的品味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带领学生去领略民族语言文字的伟大魅力。然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笔下错字、别字出现频繁,词语、成语误用频频,汉字书写潦草。近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字新词的教学出现了弱化、简化、泛化的倾向。有的老师曲解了字词教学的“放”,在强调学生预习的同时,也放弃了课内教学中必要的讲解、检查。一些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词语误读、误解的情况下只做简单提醒,不屑也不敢多花时间进行扎实的字词教学。似乎在课堂上花时间去学习汉字是初级的是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有效地习得丰富而精妙的祖国语汇,长此以往,何来扎实的的语文基础功呢?
将军晶老师所执教的《月光曲》一文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示范。蒋老师在《月光曲》字词教学上的设计可谓“神奇”,令人称赞不已。选点突破,由点连线及面。基础的点是听写词语,线则是由听写的词语组合起来说清文章传说的故事;面则是由这个故事引出《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创作情境。不仅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字词教学,而且运用字词串联了课文内容。这样,一步一步深入文本,环环相扣,以词串文,让课堂精彩纷呈,可圈可点。
启发式教学被称为“开发人类智慧,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蒋老师的这堂课便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方法。他的听写并非随意而为之,而是精心设计的。首先看听写内容:这组词语是文中要求重点掌握音、形、义的词,也是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其次看听写要求: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听写,这样不但便于及时地纠正错处,还为后面串讲内容作好了铺垫。最后再看看教师准确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
——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师对着那位女生说:“一笔一画工整有力。”)
——下面听写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此时对写在黑板上的字词的错误笔画进行纠正。)
——最后一个词“清幽”。(并对“清幽”作了解释。)
最妙的是教师的提问:“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刚才听写的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说一说。”
每一步都是蒋老师对学生巧引的独运匠心。一环一环,紧紧相扣,不可或缺,不可错乱。这样的字词教学既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又引导学生以词串文概括内容,理解加概括,可谓一举多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