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柯施卡(1886~1980)年,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我看他的绘画时,不像是在看古典主义的绘画,古典主义的绘画一般是华丽的,高贵的,大气的,细腻的,就像是婴儿的肌肤是光滑的,靓丽的,完美的。那他的表现主义绘画呢,是一张被打磨得满是皱褶的沙皮,是粗糙的,破碎的,分裂的,刺激的,就像是老人头上的脸,是憔悴的,苍白的,沉重的,变异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欣赏方式,也是两种阴晴圆缺的理解能力。他的代表作《风的新娘》,就是一幅纵横交叉着绚烂,欲望,紧張,不安,希冀,渴慕,宿命,激情,抒情的用油画色彩来编织的像地毯一般的画。看他的画,似乎总是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一种不适感,一种疲惫感。时常被他的情感宣泄所带动,也时常被他的绘画形式所感染。也许他的表现主义绘画是属于另一个极端的,另一个“黑色绘画”阶段的,那一些充满复杂的变态心理的,具有精神创伤面孔的,扭曲生灵躯肢混乱的,即常常将生活中痛苦的病态揭示得淋漓精致,也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就像是他画人,从来就不是安静的,松弛的,迷人的,温柔的,而是总是在运动中,空间中,喷薄中。他们都是身体细长,肌肉痉挛,关节突出,指节清晰,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了,稳定的人格,生命的轮廓,心理的逻辑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他自己都说;我画的是我脑子里的画面,我有时也很为难,是如何把脑子里的画面转到手上,唯一限制我的就是技术。我以为,表现主义的特点在于选择性,就是由画家来主观决定该画那一部分,不该画那一部分,由此而形成的增和减,多和少,简和繁,都是体现出画家们的个人感受和意志。就像是西班牙的毕加索,他的手和眼,脑袋和身体就是一切,无论是用何种的材料,哪怕是一个破自行车的座垫,都能做出一件伟大的艺术一样。他的《做梦的青年》《玩耍的孩子》《自画像》和《托雷多风景》等,都可以感受到他笔下的的每一片色彩的碎片,破碎而又完整,独立而又分散,模糊而又清晰,静止而又运动,固定而又呈现,给人的感觉就是对每一片色彩的碎片负责,使人看了不讨厌,看了不束缚,看了也不神秘,并能给人心灵上烙上深刻的痕迹,并能给人精神上溢上莫大的启示。所以我在想呀,绘画创作是一种艺术转换的过程,即把自然中最斑斓的色彩通过自己最深刻的灵魂,有姿有态,有宣有泄,有倾有诉,有絮有语,有呼有喊地,快意地创作出来,是一件多大的幸事,又是一件多大的渴望啊~我喜欢科柯施卡的画,也喜欢他的风景画~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2018-12-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