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本书后,让我感受到之前的几十年,白白浪费了很多精力,消耗了很多关系,内耗加焦虑让自己活的凄惨。
自己想活成什么样,应该是掌控在自己手里的,不是向外求,要向内观,找到自己的需求。
知道了自己的需求,从知道到做到是需要方法和路径,才能达成的。
《认知觉醒》这本书里讲到的方法和途径,就像茫茫大海里的灯塔,为我照亮了前进的路。
书里的几个观点和方法正是解决我谜题的钥匙。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我想提到焦虑两个字,很多人都会有同感。特别是有孩子的家长,在现如今内卷非常严重的教育环境下,焦虑成了家长的日常。
我不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焦虑,还对自身现状的焦虑,焦虑使我易怒,情绪不稳定,关系内耗,一度很痛苦。
书中剖析了焦虑的根源。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
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差距太大。
焦虑的根源是: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这样的剖析一针见血,把我辛苦隐藏的内心世界,刺的鲜血淋漓。是的,我的确是能力配不上我的欲望。
书中说最简单的方法是反着来:
1.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2.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3.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道理谁都懂,可是如何真正做到呢?关键是如何真正提升能力和保持耐心。
很多时候,我们对困难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为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总是拿着天性这把短视之尺到处衡量,以为做成一件事很简单。
当了解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后,要耐心地等待拐点的到来。要不断在舒适区的边缘一点一点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当学一门知识时,不是你花费时间努力学了,它就像线性曲线一样上升的,而是分为上升期,平台期,上升期,平台期。当处在平台期时,就需要我们付出耐心继续努力,才能继续上升,没有耐心的一到平台期就容易放弃。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就像对待孩子的学习也一样,她不可能一直保持各方面都优秀,她也会遇到瓶颈,遇到困难,成绩也会出现下滑趋势,此时我们做家长的就要付出更大的耐心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度过这样的平台期。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是循序渐进。就像复利曲线一样,前期增长的会非常缓慢,当达到一个拐点时,它就会迅速上升。这也是很多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当我们清楚了这些规律之后,就能在面对长期的冷寂或挫折失败时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放弃,而我们继续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