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楼下是健身场所,负一楼还有一个游泳馆。到岗的第一个星期就去咨询过了——想学游泳。并非心血来潮,这念头早已存在多年,只是一直没机会实施。如今天时地利都具备了,就差我这人行动了。随即交了费用。然而却迟迟没有开班,直到两个多月后的今天。
五点下班,即刻去了负一楼。本就是水乡之人,从小摸鱼、摸蚌、摸螺蛳,从小就是生活在水边。小时候也是一到夏天就泡在水里,从来没觉得游泳是何着急之事。抱着个木脚桶“嗵嗵嗵嗵”打水,往后自然而然就会了,我的小伙伴都是这么学会游泳的。然而我终究没有学会游泳。因父亲一个眼神,说河里有“鸭瓜”不许下河,我和姐姐便不敢下河了。如今我一把年纪花大价钱学游泳,不知父亲听后会作何想法,估计也只是听听,父亲在这个家永远拥有绝对的权威。
我报的是“一对二”的课程,一个教练,两个学员,另一个学员是一个快六十的的妇人。我下水时,妇人已经在水里,叫着“水好凉”。各人体感不同,我觉得于今天这气温,这水温刚刚好。教练是个认真教学的男人。一小时的课程,他的视线时刻不离我们二人,生怕我们出什么意外。既然教练这么小心,我也就大胆地放开手脚学。闭气、浮水、站立、蹬墙。这大概是学游泳的标准程序。十天的课程,最后的检验标准只是我们能学会简单的蛙泳。而第一天学的就是这么多。乡下河流的水几十年不能饮用了,也就几十年没下过水。想要重新找回儿时在水里的感觉,几乎是找回前世的记忆。水的浮力与阻力都要我像第一次接触一般重新计算。手臂和腿的配合、在水下的站立与起身,教练那有科学的动作。第一天要解决的就是浮水后站立的问题。这似乎不是问题,但在水下还真的是个问题,学了好久才慢慢摸着门道,能自己站立了。这也是有标准动作的。动作不标准直接导致呛水。小时候抱着木桶打水,那似乎根本不是游泳,只是玩,怪不得我天天泡水里,仍旧没学会游泳。水乡之人,怕水倒是不会,但今天最大的不适是耳朵一直进水,教练的话嗡嗡的被隔在远处。教练让跳了跳,耳朵通了。一个浮水,耳朵又进水了,儿时似乎没这样的记忆。六点下课,冲澡,换衣服。回家吃饭时一个耳朵仍旧嗡嗡的 ,咀嚼的声音被扩大了几倍在耳内回响。
今天第一天学游泳,有了“1”就不会回到“0”了。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管学什么,学习的过程既是痛苦的也是愉快的,而第一天只有新鲜,没有痛苦。
跨越了“1”,再往前,那就只是数字的累积而已,累积到一定数量,若有何回报,完全是意外的附着之物,不足为道。所有的学习同此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