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读书深感复习之重要。总觉得自己很多地方没有弄懂,理解上不深刻。读一遍那是远远不够,不够深入也不够理解要义。读了一遍,过一天,又回过头来复习一次,重新再读一遍。理解加深了,体会也更细腻了。求得读书之心安。而不是快。快没有好处,只是过了一遍脑子。最终会遗忘,自己什么也没能得到。
书不可读得过快。就像吃饭要细细嚼才有助于消化。读书过快,不消化,无吸收。读书的要义是慢、细、重复、自我对照实践。尤其读经典的书。这些书,要慢下来。不要贪多,更不能求快。贪多求快,一眼而过读了也白读。
复习是读经典必走之路。每天读过的章节,隔天再拿出来温习一下,把没弄懂的部分,遗忘的部分,重新读一遍。一方面,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而衰退。另一方面,读第一遍的时候可能不得要义,理解不深。重复再读一遍,温习一下,可能有新的深入的理解。
复习还有一个目的是我们在实践中会有更深体会。读书的目的是要将书中学习到的,别人总结到的在自己身上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只是读过,没有在自己身上实践过,没能在行动上做到,那就不是知道。那只是听过一些道理,道听途说罢了。
自我修身的四书都是系统之书。这些书值得反复读,每年都需要重读。要知道它们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基石。古之圣人,穷其一生的才学,思想,积累都在这些传承上。圣人花的时间更长。我们也要在这上面下苦功,下真功夫。形成自己的实践之道。
重读这些经典还有一个目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学到的经典理论,都是有体系的,不断在自己身上完善这个体系,这样所学才能融会贯通。思考的深度才会更加深刻。最怕的是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不利于我们自我修身。因为它可能导致自己只抓住碎片中的其中一点,钻牛角尖。同时,视野也会变得狭隘。
人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我们的学识更是如此。笃学、尚行、慎思、审问。学习,行动,反省,质疑。这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系统学习行成知识体系。那自己知识的大厦就变得完备。我们站着大厦之上视野才会高远。这是系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能只着眼于一个点,要看到全局,看到整体,见到系统。
复习自己所学的知识也是一种学习。而且这种学习不比第一次学习更容易。相反,它需要我们保持敬意,不能随意大意。因为你知道,这是对自我学习的负责。也是保持不退步的方法。
求学之道,无它,重复以求不退步。我们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加复习,就会遗忘。如果不加温习就会丢失。这就是退步。那之前学的也白学了,时间也浪费了。这才是真的可惜了自己的光阴。
不求多,要求自己不退步。每天每日复习,温习,时间很重要。不求快,要求稳。每一步都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好,做踏实。那我们的心就更加光明,养浩然正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