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完整,疗愈灵魂

作者: 土豆是只猫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15:43 被阅读4次

写在前面:本来只是想运用一下问答的模式来梳理,结果发现写着写着就很多,于是就直接变成问答式的读书笔记吧。

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我为什么看这本书?

忘记当时为什么会想买这本书,大概是买书凑单的时候,看到它的封面很吸引,名字也很吸引,加上一看是属于心理学范围内的书(作者是一个心理学家),封面是话语是:“你用美好的内心看待世界,世界也将回赠你美好。”嗯,一切看起来很好。于是这一周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不长。读完才发现,原来是作者之前写的专栏,通过整理而成的一本书。有的篇章其实感觉非常连串不起来,但是看完是专栏集合倒也就觉得能理解阅读时的困惑。为什么用猫说事,作者用了一节的内容讲了这件事。因为作者认为猫是最容易与灵魂产生关联的生物。所以借猫的故事来谈论猫与人的灵魂的关联。从猫是主角的作品出发,通过猫来解析人的灵魂。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灵魂这个东西,讲起来非常玄妙。你相信有,那就存在。你不去想关于灵魂这个东西,它可能就不存在。猫表现出的多面性,很契合作者去谈论魂这个主题。通过各种文学作品里猫的故事的讲述与分析,可以与人的灵魂这件事联系起来。作者说:“保持心灵和身体的完整性、使一个生命存在于世间的东西就叫灵魂。”也就是说,在心灵和身体之外,人还需要拥有灵魂才是完整的。而从书里的各种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猫的报恩,猫的精明勇敢,猫的怨念,猫的独立与隔阂…猫的复杂的多样性,在人的身上同样存在。我认为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猫的故事讲现代人的心理困境以及灵魂的疗愈。

这本书有哪几个知识点是我不知道的,让我印象深刻的?

关于人的身体和心灵之间的那一点使之完整的东西是灵魂这个说法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在前文提出过,这就像将1米长的尺子一分为二,如何去刻度呢?如果有一段的刻度是50厘米到1米,那么另一段应该是多少呢?如果是1到50,那么会出现2个50的刻度,这不科学。如果是1到49.9,那么另外的那0.1去了哪里呢?原来整体是不能被明确划分开的。同理,一个人的完整性,是不能被切割的。当我们把事物分开来看,它会变得简单,但是同时,它会造成缺失。放到人的身上,就是我们把问题切割出来一个又一个地解决,比如各种科技带来的便利,我们更轻松地生活,但是同时又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感,这就是灵魂的缺失。再引申而去,如何疗愈缺失的灵魂?《托马西娜》这个作品,讲的就是疗愈的故事。河合隼雄讲到:“疗愈是相互的。”在这个故事里,最终大家都被彼此疗愈,而有了好的结局。疗愈的方式便是“与世界建立联系”。通过不断地建立关系,正是在使那0.1走向于完整。

《穿靴子的猫》这个故事,作者指出猫的形象是恶作剧精灵。它往往具有善与恶、智与愚、破坏和生产等两面性。“猫是否穿鞋,竟能对故事情节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作者借此提醒我们,要遵从心中那只猫的指导。他说:

不给猫穿鞋,任它光着脚四处闲逛,将会造成巨大的麻烦。听从光脚猫的指引,最初或许能够一帆风顺,但后来往往会出现纰漏。生存在文明社会中本身就是一件不自由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如果猫光着脚,那么锐利的猫爪就是猫的武器,而给猫穿上了鞋,它没了这个武器的便利,却得到了不是猫的伪装。品味作者的话,想到,在人的身上呢?也许是锐利的光芒,也许是自得的傲慢,也许是任由自己无节制的散漫…是否穿鞋?是要走到哪一面,我们内心的恶作剧精灵也要做出选择。

在“怪猫”一节里,有一个《锅岛猫妖骚动》的故事,猫承载了人与人之间怨念的复仇,猫妖作怪,让人惊恐,通过各种英勇灭妖行动,最终人类取得了胜利。而让人讽刺的是,人类转头便把猫妖奉为神灵,供奉起来以为怨念已解决。人类不反思怨念从何而生,又该如何做出公正的裁判才能真正平息怨念。只是一味地消除怨念,由此作者提出了反思。

不用想得太复杂,世事总会船到桥头自然直。说不定现代的日本人至今仍在反复实践这样的思维模式。

在这里,如果理解了作者着力于写人的魂这件事,那么,怨念引起的骚动,如何才是正确的面对,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灵魂的平静,是通过不问缘由消灭怨念能达到吗?很明显,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作者并不认同。

我还很喜欢讲《小猫皮皮》这个故事的时候,作者讲到“归宿”这件事。他提到,很多孩子可能都曾觉得自己与家庭成员有隔阂,总想离开去别的地方,却最终感到家是自己的“归宿”。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需要孩子经历独立与依赖之间摇摆的过程后才能实现。

而在少女漫画中的猫这一节里,谈到关于青春期的少女。青春期的迷人之处,在于我们总是有很多的“重要时刻”,每天都在体验着“重要”的感觉。而作者说:

这些及其“重要”的时刻重叠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其实什么也不会发生。只有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才会通过积累产生新的事物。青春期的“重要时刻”会反复发生,永远继续下去,“短暂的瞬间”成为无数个片刻。像这样,成为只有身体成熟的“永远的少女”。只不过遗憾的是,一般来说,在类似的少女体验的背后,是随之时间的流逝而转变为成人的过程。从青春期到青年阶段,这两股力量时常发生角力,最终引领多数人走向成熟。

这本书是不是需要反复阅读?

不需要。其实看了一半的时候,我是比较茫然的。但是认真地去理解其中的关联,会感觉看了进去。直到今天做起了笔记,我发现了更多有趣的地方。这或许会促使我回头再多多体味一下作者想在其中传达的思想。所以也许以后我会改变想法,从不需要到需要反复阅读也说不定。而这本书里讲到了很多关于猫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爱猫人士,有一些是我想去阅读的。里面也有不少日本本土的传说志怪故事,我想在中国,这些关于猫的故事应该更多吧。

这本书的知识会在什么情况下被我用到?

读到最后,我想起了关于身心灵的说法,这本书GET到的知识,大概会有两种地方可以用到。一是一些绘本啊猫的故事啊,可以作为故事给小朋友讲啊,还是很有意思的呢。二是关于人如何才能身心灵合一,成为一个更完整的自己。这里面涉及到的灵魂的疗愈、共享消除隔阂、建立与世界的联系,各种反思,还是可以在日常里反复地体味践行。

这本书的内容我要分享给谁?

其实第一遍看完我并不怎么觉得它值得推荐给别人阅读。但是我觉得对于又喜欢猫又对心灵和灵魂这类东西有所兴趣的人,可以看看的。但是必须是体味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要不然读着读着,有时候会有一种感觉,故事是好看的,这种形式转述故事也不错,但是未免总是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真正表达的是什么。当然,这可能只是我个人的阅读感受,也许有一些心理学基础的人看了更能直接的理解。而总的来说,在做笔记的第二次快速翻阅里,我反倒是感受到一些在阅读的时候没有体味到的东西。所以这本书在的我内心变得多喜欢了一分哈哈。

相关文章

  • 保持完整,疗愈灵魂

    写在前面:本来只是想运用一下问答的模式来梳理,结果发现写着写着就很多,于是就直接变成问答式的读书笔记吧。 作者为什...

  • 一场跟着心走的旅行

    美食,可以疗愈孤独的胃 旅行,可以疗愈孤独的身 文字,可以疗愈受伤的心 声音,可以疗愈寂寞的灵魂 美食当前,满足了...

  • 疗愈和完整

    最近我特别不喜欢“疗愈”这个词。这词被很多人用滥了。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哪儿哪儿都有问题,大事小事都干不了,啥啥都需要...

  • 放下自我 中正管道

    管道意味着疗愈的能量并不来自于疗愈师,因此疗愈时应该放下自我,保持中正的心态。放下自我就是相信背后更大的力...

  • 遇见阿凡达

    能量播报 K163 共振的蓝夜 共振的调性想起了我的疗愈老师告诉我,疗愈的本质在于共振,保持疗愈师的高频,用高频去...

  • 伤痛与疗愈

    早上看到一则分享,研究灵魂伤痛——凯龙星的学者去台湾演讲,她说:疗愈应该是疗愈者创造一个场,让需要疗愈的人自...

  • 今天

    今天的疗愈与灵魂对话,灵魂对我的话,我惊呆了!是的,我不享受那些纠缠的能量! 但是在疗愈后,我越发清晰了我的企图!...

  • 疗愈灵魂伴侣

    在疗愈性的关系里,彼此接受也支持对方活出更真实的自己,自然没有希望对方改变的意愿。而在业力关系里,彼此倾向于不愿接...

  • 镜子练习D8-10

    生命就像无数个爱自己的机会 过去,现在,未来,爱并接纳每个部分的自己,很有疗愈作用 疗愈让自己完整起来 我们不需要...

  • 分享一段触动的话

    “你来到这个世界, 不是为了疗愈任何人, 你来到这个世界, 是要活出完整的自己; 你来到这个世界, 无法疗愈任何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持完整,疗愈灵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ei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