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35
孩子黏人怎么办?
·六个月的孩子“认人”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孩子会“认人”?
分离焦虑
儿童精神分析师马勒提出,从心里发展的角度来看,婴儿的心理发展分为自闭、共生和分离,个体化等几个阶段。自闭指的是刚出生的婴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外界没有交流(当然最新的研究对比提出质疑,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并不是完全自闭的)。共生指的是婴儿和母亲完全融为一体,在此阶段,婴儿会产生一种全能感,既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饿了,有奶吃;哭了,有人抱,有人安慰。
大概在六个月左右,婴儿逐渐进入分离——个体化阶段。它可以识别自己与周围人是不同的个体,从而生出害怕、恐惧等感觉,害怕自己会被照顾自己的人抛弃(分离焦虑)。
陌生人焦虑
发展自我心理学家斯皮茨指出,婴儿三个月时会出现第一个社会性反应——微笑反应。三个月大的婴儿会对母亲、银行出纳员微笑,对形态完整的人脸面孔具有明显的偏好。这种反应会逐渐细化。八个月大时,婴儿不仅能从所有人中识别出母亲的脸,还会对陌生人的面孔表现出焦虑和退缩,这就是“陌生人焦虑”。这种行为反应标志着婴儿已经获得一种心理能力,可以建立单一且个人化的依恋。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不熟悉的人要抱婴儿时,婴儿会害怕、哭泣的原因。
··0 -3岁孩子“黏人”的应对
①轻松应对陌生人
当有陌生人(指的是孩子从未见过的人)来看孩子时,家长一边笑脸相迎、与其亲切交谈的时候,一边也要注意和对方保持一些距离。孩子需要一些时间观察家长脸上的表情,逐步适应来访的陌生人。孩子会根据家长对陌生人的反应界定自己的态度。如果家长觉得这个人不错,孩子也会觉得这个人不错。
接下来有家长介绍,这是某某阿姨,他是个很好的人。当阿姨接近孩子时,家长可以拉着孩子的手轻轻摸一下阿姨的脸,同时根据孩子的反应决定何时进一步的接近,何时撤退。
②应对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通常开始于孩子六个月的时候,在12 ~18个月时变得更强烈。孩子经历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而健康的行为。
分离焦虑是让孩子变得独立的安全手段。一个与孩子感情深厚的照顾者让孩子有勇气继续自己探索。设想照顾者和孩子在一个有许多陌生玩具的房间玩耍。孩子开始的时候会黏着照顾者,但如果照顾者给予他“没问题”的信号,孩子就会离开照顾者,探索并熟悉陌生的环境,然后定期回到“大本营”,查看照顾者是否依然在,之后继续探索新环境。
③可以玩的小游戏
我们可以和小婴儿玩一个游戏,把一个玩具先放在他面前,然后用一块布盖住,接下来再把布拿开,让他看见这个玩具依然存在。
当孩子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客体恒常性的概念就会逐渐稳定而清晰了。他就会知道,经常照顾自己的人,即便一时看不见,但他们依然是存在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分离焦虑就会逐渐减轻。
明天继续(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