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大中小学都迟迟未能如期开学。然而教育之事一刻不能放松,各个学校把传统的教室授课变成了互联网线上教学。孩子在家上网课,父母不仅要检查孩子作业有没有完成,还要给老师及时报备完成情况,这就增加了亲子之间互动的机会和时间。
其实,孩子在家学习的节律基本上也是按照学校来的,该考试时就考试。但根据考试结果显示,在父母监督下的孩子,考试成绩反而退步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些父母会说是授课方式孩子不适应。有的父母说自己家孩子不听话、贪玩。还有的父母反馈是由于疫情孩子没法去上补习班。孩子不爱学习成绩不好,真的是这些原因导致的吗?我觉得并不是,导致孩子在家学不会,学习成绩不好,究其本质是父母过渡的管控。
父母总想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完成所有的事情,担心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对,因为父母的过渡监控,会给孩子从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
第一伤害了亲子之间的感情。父母采用各种监督、管控的方式,往往带给孩子的感受就是“你不相信我。”而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你不相信我就等于你不爱我。”孩子可能在成年后,甚至在自己的一生中只要想起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都会有种无力感。
第二伤害了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兴趣。他觉得“你既然不爱我,就不会考虑我的感受。你让我报的班,我抵抗不了你,那我就给你学。”他在你监控的时候学习,不监控的时候不学习。于是,我们常常就会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给孩子报的各种兴趣班,孩子不好好学,学不好。
第三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自尊水平低自律性就会降低。 孩子觉得反正我做好做不好你都不信任我,那我还不如不做。导致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会丧失多生活的很多兴趣,不愿意去探索、尝试新的技能和领域。
为什么做父母的会过渡的控制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做到、做好呢?
父母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到,不相信孩子是优秀的,本质上是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做一个优秀孩子的父母。所以,才会通过不断的管教、控制,把孩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然后心安理得的告诉自己“我已经尽我全力养育他了,是他自己不成材。”
假如孩子真的如父母所愿,走上了父母规划的人生,考上了父母让考的学校,这个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父母并非孩子。为什么是父母?因为这些事情背后的动机都是父母在用孩子做自己的牵线木偶,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为什么那么多名校每年都会出现学生自杀事件呢?真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吗?是因为他们弱小的生命担不起多个人的人生啊!
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爱。爱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把他当成和我们一样平等的生命体看待。在关系里只有平等对待,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才会感觉到被爱。
其次是信任。信任孩子可以做到并做好自己的事,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比如放学回家后,作业应该怎么安排,先写数学还是先写语文,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
第三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自己把控自己的节奏。自由是成长中很好的营养剂,把握不了节奏就无法很好的投入当中。
第四学会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不要总是想自己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多问问孩子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以自己有限的思考管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有价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自己做着平庸的事情,却还想培养一个卓越的孩子,这怎么可能。
孩子是上天派到我们身边,磨练我们的礼物。孩子天真烂漫,他们的孝敬、叛逆等行为,都是父母平时镜子里的表现,孩子的言行就是我们言行的影射。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言传身教,学会如何做一个好父母,要比学会如何管教孩子更重要。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应该克服内心望子成龙的恐惧,学会怎么做父母,比学会怎么指点孩子更重要。同时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只需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好好守护自己的孩儿成长,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