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读斯特林堡戏剧作品《朱丽小姐》,《青鸟》等感觉到略微的吃力,也许是文化背景的不同,读起来略有一些晦涩。然而读到这本《海姆素岛居民》,斯特林堡的小说时,却一口气流畅的读完,小说的细腻人物描写,充沛的景色无不让人深深代入到其中,当然译者也功不可没以其文字感觉把斯特林堡的特色彰显在读者面前。
作者:[瑞典]斯特林堡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Hemsöborna
译者:王晔
出版年:2016/2
页数:199
定价: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32158683
在斯特林堡之前,戏剧作品以自然主义为主。自然主义是19世纪70、80年代法国作家左拉提出的创作主张,要求用科学实验的精神描摹生活片段,他主张以观察到的事实对人物做记录式的描写,并要求精确分析环境和遗传对人物性格的影响。自然主义在另一方轻视现实主义的概括性,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客观的描摹自然,有着记录式写照的企图,保持中立和客观是自然主义的特点。
左拉在《实验小说》中提出,自然主义作家需要有科学家的态度,要求作家使用科学家的方法,也就是实验方法。怎么运用呢?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引导人们去认识物质生活,引导人们认识感情和精神的生活。那么换句话说,就是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搜集到大量关于人的资料后,把人物放到各种环境中,以便试验处他的情感在自然法则决定下的活动规律。自然主义的文学就是这些实验的纪录。
这一手法影响到了戏剧等其他不同种类的展现形式,在剧作方面,把人物放入各种环境中去,作为剧作家以实验为目的,尝试探索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规律和反映。这一思潮也影响了诸多戏剧导演,他们大多以自然主义手法作为艺术创作工具,把演员扮演的角色放置各种环境中去,让角色去面对环境做出反应,塑造出角色的活动规律,对演员要求不偏不倚的解释角色的行动。
这一思潮的兴起和人类自然科学发展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从实证主义哲学的提出开始,直至法国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推动,到工业革命完成,科学性成为了现代性的标志。人类开始把推理和观察密切结合起来,以便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自然主义兴起也对浪漫主义造成了全面打击,古典浪漫主义只满足于给人们穿上异样的服装,捏造夸大的人物,浪漫的随心所欲与“科学性”背道而驰。
形式、感觉的流变,是一个交错的过程,斯特林堡不是独立诞生的,而是整个欧洲在这个时期,都产生了变化。
1849年出生的斯特林堡显然受到了自然主义强烈影响,我们可以在《父亲》、《朱丽小姐》中找到证明。经过自然主义的发展,到了斯特林堡时期,由自然主义逐渐向梅特林克靠近,说是梅特林克,也许更可能的是受到了佛洛依德的影响,他开始尝试一种梦魇般的幻觉,以代替实在的人物关系,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打破了那种仅仅对人物进行外部描摹的界限,开始深入人物的内心,描写人物内在的心理思考路径,之后人们把他的剧作称为“心理自然主义”。

《海姆素岛居民》这部作品,我猜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洁净的文字、欢愉的叙述,自如的流畅的白描,力求客观公正地描述所见所闻,如同一个孩子天真率性的观察。简短的一段话已彰显一幅图景,哪里有人,是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天气如何,娓娓道来,一一详叙,跃然纸上,然文字背后是扑面而来的自然主义之风。虽技巧高超,用极简笔法描绘海姆素岛上的生活,读起来好似我们能听到水流声,看到鸟飞鸣,然而仍然感觉到一丝局外人的恍惚。
这就是斯特林堡固有的风格,故事中的人物,农场主老女人,岛上牧师,农场主的儿子,城里的教授及其女仆,每一个人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人物,有思维有行动有言语有生活,伴随细致的心灵描写,生活成为了故事本身,细节交织成了命运,取代了以往剧作家在舞台上依靠冲突和矛盾激流交织而成的图景,故事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更富于立体,而非一个概括性的人物标签。
看似简单的文本,背后蕴藏了“心理自然主义”、“白描”等多重技巧手法。斯特林堡在此打破了自亚里斯多德以来的“摹仿”,而把戏剧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在《海姆素岛居民》中能看到斯特林堡对于戏剧的新尝试和探索,不仅仅是单纯“摹仿”某一戏剧行动,而是以言简意赅的动作表达某种审美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