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爿残躯证天年——浒山湖畔510岁皂荚古树重生记

作者: 泗四坊方 | 来源:发表于2025-05-28 22:48 被阅读0次

在潜山市源潭镇浒山湖畔,一株历经五世纪风雨的古皂荚树正以残躯演绎生命奇迹。它的年轮里嵌着正德年间的晨露,枝桠间悬着康乾盛世的月光,510载春秋在龟裂的树皮上刻下比人类文明更悠长的年谱。

这株雌性皂荚古树原是雌雄双生的连理枝,清中期惊雷劈裂了它的圆满。半爿残躯倔强生长,中空的腹腔渐成鸟兽栖所,腐木深处萌发新枝。2016年秋的轰然倾覆,让仅存的弧形树皮如新月悬于天际。古树保护专家胡一民团队以钢管为骨,为这具"植物木乃伊"重塑身形——倒伏的主干化作盛接天露的树舟,两个穿心空洞竟成观天鉴地的自然之镜。

古树修复现场堪称生命与时间的艺术展:钢管支架与腐朽木质构成后现代装置,雨季时树洞飞瀑与钢架共振出自然交响。村民们仍遵循古礼,在寒露时节收集长达尺余的皂荚,这些天然洗涤剂裹着草木清香,将先民智慧延续至今。

这株半死半生的古树,恰似中国乡土文明的隐喻——断裂处萌发新芽,腐朽里孕育生机。建议在实施科学养护的同时,建立自然教育课堂,让古树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成为传承生态智慧的活态博物馆。当我们仰望这截残存十五米高的"时间纪念碑",应读懂年轮里的人类训诫:所谓文明传承,不过是学会以树的姿态谦卑生长。

当109米高程大坝开启泄洪闸门的刹那,万吨湖水裹挟着五百年涛声奔涌而下。轰鸣声震得下浒山老街青石板微微颤动,却惊不醒古皂荚树年轮深处的旧梦——那些帆樯林立的漕运岁月,那些浸透皂角清香的捣衣晨昏,都在树洞的穿堂风里碎成粼粼波光。

新建的跨湖大桥如银梭横贯碧波,恰与古树残躯形成时空坐标的两极:一端指向智能建造的钢铁森林,一端延伸着年轮镌刻的生态密码。泄洪道奔腾的白色巨龙,与树洞倾泻的银色飞瀑,在某个暴雨倾盆的午后竟遥相呼应,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与草木顺应天时的智慧,谱成山水之间的二重奏。

建议在古树保护区设置声景装置:录下大坝泄洪的轰鸣、皂荚落地的脆响、修复钢架的震颤,让来访者触摸时间的不同质地。当旅游公路载来如织游人,愿他们能在古树空洞前驻足片刻——那里盛着的不仅是八担天露,更是一湖被科技加速的时光里,我们集体遗落的生命原浆。

暮色中,最后一道霞光正从钢架支撑的树洞穿过,如同穿过历史望远镜的目镜。此刻的浒山湖,古树年轮里的明代水驿与泄洪道上的现代虹桥,在粼粼波光中完成了一场无声的文明对谈。

相关文章

  • 浒山湖畔|古皂荚

    安徽省潜山市源潭镇境内的浒山湖坝下,有一株年逾510年的古皂角树,它生长在历史悠久的下浒山下街头,名叫栗树墩的土墩...

  • 浒山湖畔|枫树桥寻古

    文/李南应陈礼祥 桥边霜枫染红霞, 南郭玉言葬自家; 凭吊浒畔指古碑, 救得牧童留佳话。 枫树桥,因桥西头有四人合...

  • 山皂荚

    山皂荚,云实科,皂荚属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 别名:山皂角,皂荚树,皂角树,悬刀树,荚果树,乌犀树,鸡栖子等。 ...

  • 浒山湖畔|鲶鱼沟

    X053公路自源潭镇区出发,第一个山凹叫枫树岭,前行过下浒山大桥,上行一公里,就到了第二山凹。公路穿凹而过,左边是...

  • 荒野独行见闻

    残桓断壁生古树 稀奇皂荚长巨瘤

  • 浒山湖畔|泉响庵

    旧《县志》记载:“泉响庵,县东北五十里下浒山。”又云:“储孝永诸生,创建下浒山泉响庵,潜修其中,名闻六院。一时士大...

  • 柏全山皂荚树

  • 中国刷都源潭“浒山湖文化”诗章荟萃|第一辑

    浒山湖初游 作者:郑炎贵 天柱山的东南方,国家十三五重大水利工程竣工,一片位于下浒山(原名下货山,古为水运之...

  • 皂荚树

    搬到新学校转眼已过了七八年,关于老学校的记忆越发模糊了。 对老校区我向来没好的印象,比如正对校...

  • 皂荚树

    那条一到下雨天我们就从家里炉子掏出煤屑填水坑,搬砖头搭过脚石的泥巴小路渐渐被铺上了石块,洒上了水泥。 那棵用自然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爿残躯证天年——浒山湖畔510岁皂荚古树重生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gtw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