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五日,我和妹妹,携八十岁的老父亲和八岁小外甥朵儿,自驾车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向若羌进发。我告诉朵儿,今年暑期,我们要参观博物馆,另外出几个小国。朵儿马上雀跃,出国?哪几个国?我说,尉犁,楼兰古国,米兰古城……
沙漠公路
经过尉犁县城,车行几公里,眼前赫然出现两个蓝底白字的路牌,左边是向若羌的G0711高速公路指示牌,右边是至且末的路牌。两条都是新路,去若羌,一路高速,下午即可到达。去且末的沙漠公路,今天六月三十号才通车,全程三百多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我和妹相视一笑,右转方向盘,车便右转驶向了至且末的沙漠公路,是的,改道去且末。
至巴州且末县的S254沙漠公路,起始段在尉犁县境内,朵儿拿着相机,对着路左边的荒漠中干枯的胡杨一边咔咔拍个不停,一边喊着:“妈妈……姨姨……快看那个……”我看向右边,绿油油的棉花地,长势喜人,被浓密葱郁堆叠包围着的塔里木河自北向南缓缓流去,他流向哪里?大漠腹地,它把温柔伸向倔强倨傲肆虐……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左手荒漠,右手绿洲,让你臣服于他神秘的塑造力,拜倒在他脚下……
平坦如砥的沙漠公路空无一人,大约半小时,我们便驶至高耸挺立、设施齐全的塔里木公路收费站,车稍减速度,进入ETC收费通道,“嘀”的一声,栏杆自动升起,在我们的惊叹调侃中,车又加速前进了。
突然,一辆鸣着长笛的白色警车在我们左前方停下,我们赶紧靠边停下,“美女,你们飞起来了吗?记住,这是沙漠公路,一嘛放慢速度,全程限速60公里,二嘛不要留下一点点垃圾,下午四点半才能到达且末县,明白?”亲切的新疆普通话,责备中饱含关切,哦哦,明白明白,过收费站时放飞的心情忽略了旁边的交警示意停下,温馨提示一路追来,让人又紧张又温暖。
也是,只有放慢速度,才能欣赏一路美景。一路前行,视野更加开阔起来,连绵不断的沙丘绵延向远方,大大小小的干枯胡杨矗立在金黄色的沙海中,仿佛在倔强的抗争,又仿佛屹立不倒,与沙丘沙海相互守望共存亡。令人惊叹的是近处,公路两边,二三十米都是为了环境保护、防护风沙的草方格加阻沙障,这种用芦苇、尼龙网建立起立的阻沙体系,是筑路工人们用人工方式,一米一米把干芦苇种进干燥的沙土里,旁边再拉起一道草绿色尼龙人工围墙,既降低风沙对公路威胁,又延长了沙漠公路的寿命。
朵儿吵着让停车下去玩沙子捡路边的小石子,一打开车门,热浪滚滚,扑面而来,风很大,努力才能站稳,漫天的细沙微尘包围着身体,吹进头发眼睛嘴巴里……让人几乎喘不气来,朵儿蹲在路边,用手捂着眼睛,喊着叫妈妈,我们笑着把孩子抱回车上,继续前行。
车内凉爽,吃喝充足,窗外一马平川,运处高耸的金色沙山逶迤连绵,切面处如一面墙,平整陡峭如一刀劈下,车仿佛行走在平坦的古河道上,车尔臣河,这条的沙漠中游走的河流,历史上曾无数次改道,沙漠公路依古河道而行,太有可能了。
人类与自然,谁在改变谁?是和谐共生吧。大自然让这片土地上有了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立昆仑,北矗天山二将屹立不倒,忠诚守护着它。它也许是心脏,大自然的心脏,静谧,神秘,无人打扰,甚至让人无法靠近深入,但若深究,必是宝藏。
筑路工人用了五年的时间,克服了高温酷暑、无水缺电、无信号等重重困难,在保护湿地、胡杨林等稀缺原始生态的同时,修一条穿越“死亡之海”的坦途,他们在沿线采取“草方格+阻沙障”的防风固沙方式在流沙上修路,使且末至库尔勒的距离缩短了350公里,行车时间也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为6小时,把实现“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南北疆畅起来、出入境连起来”的目标更进了一步,对促进沿线优势资源开发、旅游兴疆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昆仑古村
夜宿“天边小镇“且末县,晨曦中出发去昆仑古村,也就是古称的小宛国。小宛国,古西域国名。《汉书小宛国传》载:王治圩零城。去长安 七千二百一十里。户百五十,口千五十,胜兵二百人。辅国侯, 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里,东与若羌接,辟南不当道。小宛国在今且末县正南,我们一路驱车行走在喀拉米兰河北岸, 其南可可西里山亘古屹立。一千多年的偏礔小村,如今被且末县开发成一旅游小镇。小镇在昆台山脚下,巍巍昆仑是背景,它显得古朴、宁静、原始。
村子不大,村口矗立着许多奇形怪状的长方形立石,仿佛摆了一个不可破解的石头阵。中间有一条新疆特有的泥巴夯垛起的矮城墙,与枝繁叶茂的白杨树组成一条绿色长廊,直通向昆仑山脚下。两旁古老的民居都是用木头和泥巴石头垒成,还有许多已不用的羊圈,也似房子,只不过更低,没有窗子。村里有民俗馆,里面放着一些游牧农耕时的器具,民俗馆旁边零散着几洞村民们曾穴居生活过的“地窝子”。新建的简易的篝火晚会场地,随处可见的饭馆,供游客留住的民宿小屋。当地的村民还新修了木栈道,木制小桥,搭起了蒙古包,沿昆仑雪水汇成的小河两岸做起了生意。且末县白天热浪滚滚,这里依山傍水,小溪淙淙,落英缤纷,白天也只有二十六七度,的确是避署胜地。宁静的环境,原始的生活方式,淳朴的民风,让这里焕发出了别有的魅力,吸引着远方的游客,我们看到几个青海,江苏,广东的自驾游车辆停在山脚下停车场,他们吃清炖羊肉,自己动手学烤新疆羊肉串,这里显然已成了人们到且末旅行的必到之地。
一缕烤馕香味飘来,寻味而去,高大茂密的胡杨树下,一家六口人正在打馕,老奶奶鹤发童颜,盘坐在毡子上,和孩子们说笑着什么,五十岁左右的维吾尔族妇女在馕坑边忙活着。
”老乡,买个馕行吗”?我问,“不卖不卖——不卖……”,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调皮地边挥手边说。”自己家吃的,卖就算了,送你们一个吃可以,不过,还没熟呢,你们得再等几分钟。”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子温柔地给我们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场聊天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尽管我们没有等,也没有吃上那新鲜喷香的馕。
景美,人亦美,好一个昆仑小镇。美中不足有些穷,我心里想。朋友说,回县城时在一个叫库拉木勒克村的地方留意看一下,他居然还卖了个关子。
回来路上,当库拉木克村的路牌映入眼帘时,我向马路左边不远处望去,一排排淡蓝色的民居静卧在蔚蓝色的天空下,一条条柏油马路干净整洁,一盏盏大红色的灯笼路灯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我明白了,这是昆仑古村的村民们的新居,近二千村民已从古村搬迁到了这里。为了保护昆仑古村的原始模样,为了老乡们尽快脱贫致富,为了建设得更好的人居环境,为了发展旅游再现古且末国魅力。这一波操作,不能不叫人击掌叫好。
回到县城,朋友带我们去看了且末县在1998年成立的全疆第一个县防风治沙工作站,站在观测台上,“矢志不渝、艰苦奋斗、防沙治沙、播绿惠民”十六个大字矗立在沙海中。一个沙丘,一个沙窝,用剪截一致的芦苇深埋在沙子里,然后固定,形成一个个整齐均匀的草方格,无数个草方格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最具有成效的田字格治沙法。
20年的不懈努力,绿色正慢慢延伸,在车尔臣河东岸的沙漠上生长起了一条长23.5公里,宽7.5公里,总面积为11万余亩的绿色长城。
2012年,因防风治沙成绩显著,且末县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吃了朋友早已备好的川味小炒,他很细心,临行不忘赠送我们且末特产红枣、肉苁蓉。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很感慨,不停念叨说“四十年前我来过,那时坐汽车,走土路,两天两夜啊……现在国家富了,咱们有钱了……”对于解放前出生的他,一路走过来看过来,他最有发言权。
米兰古城
白色的福特车奔驰在崭新宽阔的西和高速公路上,据说西和高速是2022年新开通的全国最美高速公路之一。我告诉朵儿,下一站我们要去古楼兰,古米兰两个国家,朵儿惊愕的张大嘴巴,“我们要去这么多国家啊,姨姨,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使者啊……”自豪感油然而生,哈哈,使者嘛,就算了,祖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仅此而已。
从若羌去米兰大约八十公里,七月二十七日,阴差阳错中,就我们一辆车进入米兰古城,这在平时,几乎没有私自出入的可能,当然,一是为了保护米兰古城遗址,二是为了旅游业更加长远发展,米兰古城正在筹备开通区间车,由导游和景区工作人民统一安排参观旅游,今天之殊荣,真如朵儿所说使者之待遇。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它是世界上最寂寞的地方,也曾是世界上最灿烂的地方。这天中午,我们冒着44度高温,徘徊在佛寺、佛塔、烽火台、灌溉渠道、戍堡等遗址中,闻名遐迩的“有翼天使”海市蜃楼般若隐若现在不远的天际处……
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贾聚集之所,有繁华的集市,众多的庙宇。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当时客户熙熙,商贾攘攘,人声鼎沸,人语喧闹的市井生活。远望雅丹地貌的小土堆,仿佛密密匝匝向你走来的古人,要向你讲述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屯边护国,刀光血影……
两个多小时的盘桓,我们从后门离开了米兰古城,朵儿说,不能在这里留下一点垃圾,否则古人会生气的,她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出了大门,先向右再向左一拐,车便驶入了通向36团米兰镇的林荫大道,周围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桃园,桃树上硕果累累。这里盛产罗兰蜜桃,这里的桃皮薄肉厚汁多,果形优美,当地成立了罗兰蜜桃合作社,把米兰桃作为36团的名牌产品推向市场。
一边是默默沉寂的米兰古城,一边是生机盎然的密密桃林,一面是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一面是拉动消费走向富裕,带领百姓形成绿色环保产业链。他们懂得了保护,也懂得了开发,绿色中保护,绿色中开发,最终走向中国老百姓最渴往的富裕生活。这不是一般的进步,是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中国人思想意识的转换提升。
古楼兰遗址去不成了。有遗憾,也有欣慰,我们富裕了,有钱了,才懂得了这些遗址的价值,才有了保护它们的能力。当年我们饱受欺凌,流离失所,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哪顾得上管这些。这是仲老师的话,他是甘肃民勤人,专门搞西域文化研究的,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朵儿很失望,我说,我们去楼兰博物馆,那里有你想看的一切。孩子的快乐很简单,进博物馆后,东看西看,一路欢欣好奇,楼兰博物馆,真是一座宝库,文物丰富,介绍详细,历史洐续,时代更迭,一目了然,最让人惊叹的是楼兰残纸书法艺术和小河墓地出土干尸。我们虽不能还原历史,但这些活化石足以证明了古楼兰曾经的繁荣,辉煌的历史。
带不走任何文物,我们买了几个小纪念品,几本书,有斯坦因的代表作,张体先先生的《楼兰通史》等,博物馆里因假期孩子多显得异常热闹,希望孩子多走向博物馆,这是民族的,世界的,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希望他们不要去迷恋游戏,短视频。
走出楼兰博物馆,漫步若羌县楼兰文化广场,缓缓走过“丝路上的楼兰地图”,“楼兰文化柱”,“世界的楼兰浮雕墙”,“楼兰历史人物雕像”,“楼兰复原佛塔”,“楼兰美女”雕像……他们矗立于若羌这个今天依然是出疆交通要道上的现代化小城,白天,人们来去匆匆,小城内外川流不息,夜晚,这里流光溢彩,热闹时尚,二十一米高的的楼兰美女雕塑俯瞰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她历尽沧桑,依然楚楚动人,她微笑着,守望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过去与未来……
网友评论